第7部分(第3/4 頁)
之陰霾,這是他在自己的國家無法享受到的心情——在大洋那面無人喝彩的他和他整日“兜售”的理論即將在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雖然在飛機數量及效能等諸多方面與日本人此時擁有的“零式”戰鬥機相比,陳納德處於劣勢,但老頭對馬上要發生的在第一仗中取勝還是充滿信心,他相信自己對即將發生的“空戰”的思維是正確的,且又是切實可行的。既然國內空軍參謀部對他的論調不屑一顧,那就讓事實檢驗。
抵抗到底的國民政府(5)
第一次戰鬥尚未發生,但第一次戰鬥“結果”已經出來了。
和羅斯福蔣介石的心情相同,老頭和他的“軍隊”也在“等”,等待一個狠揍日本人的時機。
“等待”期間,問題接踵而至——無論是一般的訓練還是日後的作戰,飛機只要離地三尺就要燒油,是必須進口的優質航空汽油。招募來的一百多名飛行員及相當數量的地勤保障人員要吃飯,飛行需要大量的航材和配件,還有那些多如牛毛的彈藥、氧氣、飛行服、機槍槍管、墨水、墨鏡、剃鬚刀片、藥品、複寫紙、印表機、卡車……全部要從美國運來。
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很多“物品”不僅可以忽略不計,有些甚至是荒唐的,但在即將打仗的美國人眼裡,所有的物資都是作戰必備之品。
是揮霍的心態還是美國人把物質基礎看得過於重要,美國人消耗實在太大。
抗戰時,曾在美國聯絡組當翻譯的楊保煌老人說,那裝備,咱們沒法比。美國大兵光是軍服就數不清……什麼呢軍服、工作服、單夾克服、絨夾克服、大小衣及皮靴,雨天有專用雨衣、雨靴,叢林中有專用吊床,冬天有鴨絨睡袋。超過3個人獨立作業,只要條件允許(有路),必配一輛吉普車……
抗戰後期,王恭曾被派到關島接收美軍物資。老人對我說,他一上島後,看什麼都是眼花繚亂。當時關島是美軍設在太平洋上的一個補給基地,不說槍啊炮的,光是堆積如山的軍用毛毯,就有四五個足球場那麼多,那吉普車停的啊,把一個港口都快塞滿了,其他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把肚子裡的饞蟲都看出來了,恨不得把這些東西都運回國,人都看傻了。一看那些東西啊就知道,小日本啊,打不贏!
張義聲從美國培訓後回國途中經停印度拉合爾(今巴基斯坦。——筆者),老人說,拉合爾機場那裡原來是原始森林,沒有機場,戰爭開始後,是美軍現修的。由於樹木生長時間太久,根子用推土機都推不斷,地不平,沒辦法鋪設飛機跑道,美軍乾脆用船從美國本土運來一塊塊一米見方的鋼板。整條飛機跑道全是用鋼板鋪成。夜裡躺在宿舍,聽見飛機在鋼板跑道上起降“哐哐”的撞擊聲,聲聲都是撞在心裡。
兩條氣若游絲的“小道”
東西再多、再好也是人家的,而且,都在“外面”,即使是給你,也得運送,戰爭,後勤補給歷來都是首要之首!
陳納德的飛機馬上要打仗。前線,地面部隊激戰正酣。國民政府每日的正常運作,一切一切,都需要龐大的保障供給。仗打得越大,軍需就要成倍數地增長,僅靠“中航”的運輸顯然就不夠了。況且,日本人告誡英國人:不許在這條航線上運輸軍用物資,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一直採取姑息政策的英國政府竟然同意。從1940年6月開始,在香港和重慶的航線上,只能有少量的當地紅十字會的醫務用品進入。
日本人就是要千方百計地絞殺、遏制,勒緊繫在蔣介石、國民政府脖子上的繩索,而蔣介石、國民政府交通部,就是要殫精竭慮地開闢通道,保證對外聯絡通暢,緩解越勒越緊的鎖釦。
北邊肯定是指望不上了,自從希特勒東進到斯大林格勒後,蘇聯自己都已自顧不暇,更談不上繼續幫助中國。通道依舊,但已經名存實亡。
萬幸,地面還有兩條“小道”——越南、緬甸。雖然運量不是很大,但起碼還能進來急需的汽油、槍彈…… 。 想看書來
抵抗到底的國民政府(6)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後,從外面進來的一部分物資只好繞道越南河內及海防,從那裡再到雲南的老街,至前線。
還有一條就是在崇山峻嶺中蜿蜒千里、崎嶇不平的“滇緬公路”。
越南通道條件尚可,但轉接繁瑣,最高運量也就是在1940年創造——10 000噸。
全長1 146公里的滇緬公路倒是“一路到底”,不需任何的轉運煩瑣手續,但路況極差,同時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