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們如今還有異議嗎?身為大宋執掌刑獄之權的高官,你們誰人的覺悟比得上這少年書生?宋慈如今雖是默默無聞,但憑他的才智悟性,今後必能成為我大宋國之棟樑。”
宋慈不語,一眾官員也不語,氣氛又再次微妙起來。
宋慈道:“不多說了,宋某驗屍才是要緊。”
宋慈差人在棺材四周距離五丈的地方豎起四面寬大的白幕,以免多餘雜人干擾,宋慈請了白敬宣,薛海等代表大理寺,臨安府,刑部的最高官員入到白幕內作證,當然還有趙譽,京畿提刑皇甫俊一和梅燁,只是宋慈沒想到,白敬宣還帶了鄒遊在身邊,有鄒遊在的地方,氣溫都要低上好幾度,而且鄒遊那張冷酷冰寒的臉已經給宋慈留下了某些心理陰影,時時恐懼著這人會不會無緣無故衝上來揍他一頓。
白敬宣對鄒遊道:“你別小看了宋慈,在嘉州可是出了名的驗死驗傷的高手行家,好好學學,受益匪淺的。”
皇甫是大致清楚宋慈的,前兩次,一次在玉堂春,一次在大理寺,他就領教過宋慈的本事,真得是舉世無二,叫人稱絕,而這次宋慈連工具都帶上了,似乎比任何一次都來得認真,或許這次宋慈才會顯露真功夫……皇甫專注地看著宋慈一舉一動。
宋慈顧不得其他,蹲□,放□後的大木箱子,開啟來,各種各樣的檢驗工具一應俱全,還有很多都是他們沒見也沒聽說過的,那些工具都是宋慈依照幾千年後的驗屍工具改造出來的,因為條件有限,宋慈盡力造的。宋慈從一隻沉香木箱中取出酒瓶,倒上清澈酒液洗淨雙手,又取出皂角,蒼朮與數種香料焚燒於金盆,用釅醋潑灑在那炭火上,立馬“轟”得一聲向騰起一陣刺鼻的濃稠白霧,一旁圍觀的官員捂著鼻紛紛後退,而宋慈則面無他色,眉頭都不皺一下的從盆上跨過。
在衙役從棺中抬出梅祈屍體時,宋慈取過梅祈原本的驗狀看了一會兒,立馬蹙眉,道:“這是誰人寫得驗狀?死傷斷定模糊,只寫‘皮破血出’能說明什麼?”
鄒遊站出來道:“是我,是我負責查得案子,也是我寫的驗狀,宋公子有何指教?”鄒遊說時全然覺得自己無錯的樣子,宋慈真想氣死。
宋慈不爽道:“鄒大人,宋某好像過去就指出過你們查案驗屍的紕漏,聰明人應該是知錯就改,如此看來,不是說你們笨,就說你們一錯再錯,翫忽職守!”
鄒遊惡狠狠瞪著宋慈,拳頭捏著緊緊的,只是好多人在旁邊他也不好發作,宋慈也不甘示弱瞪著他道:“宋某今日就來教教你如何驗屍!”
62、第六十章 。。。
宋慈雙袖罩上白色袖套,但是沒有橡膠或塑膠這些合適的材料做手套,宋慈只能赤手檢驗,雖然髒了點,但小心一點兒就行。宋慈蹲下來專注於驗屍作業,手輕輕拂過梅祈的屍體,雙目灼注。趙譽看著宋慈的舉動和表情,覺得很嫉妒,因為他從他眼裡發現了深深的痴迷和火熱的執著,在宋慈心裡一具死屍都那麼重要,果然是“痴”!
宋慈將屍體的衣物褪盡,渾身赤條條的平坦放置在事先準備好的長桌上,宋慈知道封建社會對此都很避諱,但檢驗屍體的正確程式必須如此。宋慈一邊做一邊對周圍的官員解說道:“驗屍,須在專心一意,萬萬不可避穢避臭。不可用手巾覆在面鼻上,阻隔了特殊氣味,放過了細微線索。切不可因為避嫌而命仵作行人遮蔽男子陰,莖,婦女產門之類,此種做法大有所誤,還要仔細檢視其中,以免從其中塞入異物……”仵作,既是古代專門驗屍的官員,宋慈先是從屍體外部檢驗,發現梅祈胸骨正下方五寸處有一道長約一寸的傷口,看似是刀劍之類的利器所傷。宋慈蹙眉思考片刻,站起身對鄒遊道:“敢問大人,不知你可有讀過《禮記》一書?”
鄒遊不知宋慈要做什麼,回答道:“讀過。”
宋慈又問趙譽,“王爺可有讀過?”
趙譽一提讀書就頭疼,他也不知宋慈要做什麼,搖搖頭,“沒有。”
宋慈挑眉,他其實只想問問他們對於法醫學檢驗的瞭解程度,遠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西歐社會還處於矇昧時期,中國就已應用檢驗的方法了,古書中對於檢驗的記載如是,道:“《禮記·月令》有云,‘是月也……命理瞻傷,查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
宋慈拿起鄒遊所寫的驗狀,嚴厲的責問他道:“大人,所以,皮曰傷,肉曰創,骨曰折,骨肉皆絕曰斷,而大人寫驗狀連亡者的傷口位置,大小,深淺都不寫明白,難道不是翫忽職守嗎?!”
鄒遊啞口無言,眾人則皆是一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