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心在門裡,也時常飛出門外;她一心盼著開學,好衝出大門,衝進風裡雨裡。
對於虞祐庭來說,女兒兩次深夜出逃,雖有驚無險,但想起來後怕。要是女兒和兒子的性格換一換就好了。他想,兒子善堂從小規規矩矩,出言謹慎,彬彬有禮。請來的私塾先生都誇他讀書用功,記憶超群。可等先生一走,他就在紙上亂塗亂畫,草木蟲魚和各種人物,都畫得活靈活現。虞祐庭雖在人前人後很有面子,但心裡很是擔憂:世道兇險,光會吟詩作畫怎麼能行?而善珍呢?天生聰明靈巧,膽大心細,又像溪水一樣清澈,時而奔騰喧鬧,時而靜無聲息。做父親的,不曉得心裡有多歡喜。可眼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如清水出芙蓉,自身卻渾然不知,虞祐庭又想起“自古紅顏多薄命”的古訓。總之,想起善珍,一向胸有成竹的虞祐庭也沒了主意,只有暗自擔心。而他並沒有像善男信女那樣去廟裡燒香拜佛,只是在心裡默默祈福,並行善積德,想以此保佑家人,造福煙村。
然而對善珍來說,夏天的美夢忽遠忽近——口中念著聖賢書,眼睛望著樹上的知了;感覺知了知了的事,她也知道了。可等到秋天,知了老了,蟬鳴中的傷悲,她並不知曉。
秋天到了,知了飛走了,她也飛出大門——終於開學了!看著女兒一路狂奔,父親只有對善堂說:“快去追上妹妹!給我看著她!”
“是!”——可等善堂追出去,善珍已經沒影了。
太多的月光沉入水底,到了秋天,就呈現月白水——遠遠看去,江上波紋,好像無數秋葉,在月光裡飄飛。風中傳來模糊的聲音:
“說好的……”
“什麼?”
“一起去那個小山洞。”
“山洞叫什麼名字?”
“觀瀾閣。”
“裡面有什麼?”
“你和我。”
“說好的……”
“什麼?”
“一起去看老虎,還有蓮花池裡的金鴛鴦。”
“可老虎死了,蓮花敗了。金鴛鴦呢,游到哪兒去了?”
“游到銅鏡裡來了。你看,就在這兒!”
第六章·大夢初醒(2)
“他們是誰?”
“你和我。”
“說好的……”
“什麼?”
“一起去禹王宮。”
“做什麼?”
“看護寶瓶裡的小黃桷樹。”
“天干了怎麼辦?”
“去澆水呀!我上房,你給我遞水壺。”
“琉璃瓦很滑,要當心哦!”
“知道了,像騎在鯉魚背上。”
“鯉魚是黃的,太陽一照就變紅了。”
“你是什麼顏色的?”
“不知道。你說呢?”
“跟黃桷樹一樣,青枝綠葉的。”
“長不大,也枯不死。那是什麼?”
“你和我。”
天長日久,這些話語在正艾心裡迴旋,也不知是真的說過,還是他的幻聽。總之,正艾是個有幻覺的人,常常將幻想中的事情,與現實混為一談。或許冉瞎子也是這樣的。
但有一次,木木的聲音加入進來,那是他想也想不到的——
“咕嚕嚕……咕嚕嚕……”
“什麼東西在響?”善珍問道。
“我的肚子。”木木拍著肚子說。
“木木的肚子會唱歌哎!”正艾說。
善珍跑過來,把耳朵貼在木木的肚子上。“真的哎!”她說,“怎麼回事?教教我!”
“我兩天沒吃飯了。”木木傷心地說,“上次冉老二給我一包鹽掛麵,我拿回去給父親,想和他一起吃,結果父親轉身就拿去換了一包嗎啡煙。我又跑出來了……”
“木木,對不起!我忘記了。”善珍淚汪汪地說。
“沒關係,我自有辦法。”木木又拍著肚子說。
“我們一起想辦法。”正艾說。
“天黑以後,你們到白塔下面等著……”善珍說。
“等什麼?”正艾問。
“我也不知道。”善珍說完就跑開了,邊跑邊說,“記住了,白塔下面!”
“好,我們去!”木木說。
當晚,木木和正艾早早就等在白塔下面,坐在落葉上,背靠著院牆。這時,月亮越過頭頂的樹梢,升上夜空,像一隻銀盤,空空如也。木木的肚子也是如此,還在咕咕叫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