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阿亮,你要好好跟著關將軍學練兵(第3/3 頁)
倍於子瑜,恐怕是互相標榜之語”的輕視。
這年輕人真有點東西啊,而且長得還比子瑜俊朗,一看就有仙人之姿。
“諸葛……賢弟,真乃大才,不知可有表字?”關羽一時竟有些侷促,想喊對方阿亮,又覺得不莊重,可話到嘴邊,才想起對方無字。
諸葛瑾等的就是這一刻,連忙起身對諸葛玄拱拱手,建議道:
“叔父,阿亮雖未及冠,但如今已為咱家立了不少功勳,也做出了些東西,有恩德於民。
後天便是元日了,新的一年,不如就為阿亮取個字吧?我這幾日偶有所思,覺得‘孔明’不錯,不知叔父以為如何?”
諸葛玄嘴裡塞得鼓鼓囊囊,正在吃鐵板烤羊肉片呢,當下連忙喝了幾口酒順下去,抹抹嘴,又捋著鬍子點頭:“不錯,便字孔明好了。阿亮,望你日後,也要洞明高遠,通達清白。”
諸葛亮起身遜謝:“謝叔父賜字,侄兒定然不忘教誨。謝雲長公誇讚。”
旁邊的諸葛瑾也默默點了點頭,頗感安慰。幸好自己的蝴蝶效應,沒在這事兒上整出么蛾子,阿亮的發展軌跡,至今還沒有出現不好的偏差。
從明年起,大家終於可以喊阿亮孔明瞭,十七歲取字,早是早了點。但諸葛瑾自己,當初也是虛歲十九歲取字,比正常提前了一年的。
而關羽見諸葛亮終於有字,也連忙繼續剛才的話題,跟他互相吹捧起來。
諸葛瑾趁著這個機會,尋了一個兩人對答的空擋,插話提議道:“雲長,既你與舍弟投契,有一個不情之請,以後還需雲長照拂。”
關羽想都沒想就打包票答應了:“這有何難,儘管說來。”
諸葛瑾拱手道:“其實,別看我軍在十日之內,先後拿下彭澤、柴桑,實則都是趁虛而入的僥倖。我兄弟只擅奇謀,卻不擅治軍,也不懂日常操練。
柴桑之戰後,我軍可用士卒已達七八千人,廬山之戰又俘獲三千餘眾。今得雲長你帶回全部丹陽兵,我算了一下,直到後續與笮融決戰之前,我軍可用的野戰總兵力,約在一萬兩千人。
可其中心腹舊兵,不過四千餘人,其餘都是新附,最久的才十餘日,最晚的才三日。這些俘虜的戰法、武藝我倒是不擔心,也不求速成。但軍紀、忠誠卻急需提高。
若能在一兩個月內,把這些士卒都變成果敢有紀的堅定之師,則後續對笮融決戰,必能大勝!
我已經算過了,笮融雖還號稱有四五萬之眾,可郡兵老兵,應該被連番作戰極大削弱,或許只剩兩三千之數,其餘僧兵,應該也只剩數千,哪怕臨時再抽調狂熱信徒補足,最多一萬。
可見,屆時我們要面對的,只是笮融三千老兵、一萬僧兵和狂熱信徒,剩下三萬多,都是被裹挾的新兵民夫而已。只要我軍戰兵能跟敵軍的郡兵、僧兵總數相當,再以雲長統兵之能,豈有不勝之理?那三萬純烏合之眾,與普通黃巾無異,不必擔心。
不如,後續兩個月我軍全軍的練兵任務,就交給雲長全權統一負責,令行禁止。另外,還請雲長准許阿亮從旁觀摩習學,這方面,我實在是不擅長,也教不了他。”
諸葛瑾知道弟弟現在最缺的就是練兵治軍的實踐機會,而這方面自己又不行,他前世也沒看過《武經總要》、《紀效新書》。
關羽已經是當今世上,治軍籠絡士卒第一梯隊的強將了,這個機會怎能不抓住?
關羽聞言,不由得意,但還是捋髯假裝謙虛了一下:“誒,諸葛家家學淵源,我這點自行行陣摸索的心得,又算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