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袁曹開戰的導火索(第3/4 頁)
,降低成本,軍民兩用,搞軍備的同時還提升一下生產力。
對於曹操而言,雖然陳地原本他也沒直轄控制,但這麼輕易就被袁術拿走了,還把雙方對抗的前沿,推進到了陳郡和陳留郡邊界,這他怎麼能忍?陳留郡可是曹操最初起兵的根基。
換言之,諸葛瑾幫諸葛亮一年多走完了五年路,現在的諸葛亮大約相當於原本時空二十二三歲的實力,還是嫩了點。
所以他審慎考慮後,再次丟擲了問題,希望諸葛亮細化。
劉備聽到這兒,終於豁然開朗。
而且當初具體負責修河的施工組織、人力物力排程工作的陳群,也能繼續跟諸葛亮打配合。
——
諸葛亮聞言,竟是一愣。
第二天開始,諸葛亮就領受了規劃營造廣陵船廠、制定後續戰船建造計劃的工作——不是演的,而是實打實投入資源發展造船業。
……
……
至於第三條,劉備實在想不到,如何能不跟對方和談、而取信於對方。
不過他也顧不上這些,連忙先把第一問回答了:“將軍放心,大造戰船,將來肯定是用得上的,而且最多也就在兩三年之內。一來我們將來與袁術再戰,多多少少需要水軍,不會白造。
原來,是袁術稱帝了整整一個半月、軍事上卻毫無建樹,終於讓袁術陷入了一定程度的癲狂,想要在別的方向找回場子。
“先生何必過謙,但說無妨。”劉備一邊鼓勵,一邊內心已經認定:諸葛兄弟丟擲來的,那肯定是可以直接用的玉啊!怎麼可能是磚呢?
第二條,需要陳登的配合,好在陳登也確實非常配合,也有希望做到。
今年這八個月的歷練,也就抵得上原本三四年的躬耕苦讀遊學。
其次,此法終究過於彎彎繞,備有先生講解,尚且花了這麼久才想明白其中奧妙。袁術之愚蠢,必然遠在備之上,若是我們演了那麼多,袁術卻視而不見,又當如何?”
也正是考慮到這點,諸葛瑾才經常讓二弟兩頭跑。怕的就是二弟一直輸出、沒時間學習總結,最後穿幫,被劉備發現他其實也沒傳說中那麼強。
……
當然這裡面差距還是很大的,諸葛瑾想到的安全宣告只是暫時而非永久,但底層的社會學原理是一樣的,就是變著法兒證明自己暫時人畜無害。
陳地有諸侯王劉寵鎮守,所以名義上是跟曹操的朝廷一個陣營,但實際上曹操也沒有插手陳地的事務,此前任由劉寵和駱俊自行治理。
袁術拿下陳地之後,其實也沒做好跟曹操全面開戰的打算,他想的還是“我暗殺劉寵關你曹操什麼事,你最好認了我這一步擴張,我也不再打你,最好繼續相安無事”。
而廣陵、豫章人力有限,短時間內擴軍之力都花在了水上,陸上自然乏力。何況造船週期甚長,一年半載之內無法見效,不比打造兵器,每天都有進項。袁術知道後,自然會意識到我軍守成之力穩步增長,而進取之力不足。”
就好比空城計只能對付司馬懿,卻不能對付普通山賊,人家根本看不懂啊。
這第一個問題,他倒是立刻想到答案了,但第二問他也沒想過——這也是一種智者的詛咒,有時候偶爾會忽視你的敵人到底有多弱智。
所以不要再噴我給劉備諸葛亮開掛、說袁術怎麼可能捨棄劉備跟曹操打起來,是歷史上的袁術本來就這麼弱智。
劉備聞言也是大喜,連忙褒獎了魯肅,同時定論道:“二位各有所長,何必過謙。有如此完備謀劃,何愁袁術不移兵北向。
據肅所知,袁術麾下信重文官中,有楊弘貪賄無行,善於諂諛媚上。到時候袁術能自行看懂我們的好意,那就最好,若看不懂,可派人秘以金寶賂楊弘,暗陳我軍好意。
他偷陳地的時候,沒想過要跟曹操全面開戰,準備很不充分。他還覺得只要動作夠快,偷到手了別人就會乖乖認栽,只能說袁術是狂妄到了一定程度了。他當曹操是常開申呢,東三省被偷成功就認了。)
(注:歷史上袁術就是在稱帝后不久,因為進展不利,所以用了下三濫手段偷襲刺殺陳王,奪了陳地,想要開啟局面。只不過這件事情比較小,演藝上沒寫,只看演藝的書友可能不知道。
對啊!自己一開始沒往這個方向想,主要是覺得要袁術麾下的文官賣主求榮,肯定很不容易。
魯肅見諸葛亮久久沒有回答,也就不在乎是否會搶風頭了,連忙抓住機會表現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