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騎虎難下,需要勸架(第2/4 頁)
布找的藉口。
南邊沿著長江這條路,人數倒是少一些,每隔幾天才有一波,但只要出現,基本上都是千人以上的規模,需要集結成民間船隊才會行動。
“自古從未聽說打出‘清君側’旗號後還會收兵的,這不也是不死不休之局了麼?呂布還能如此不要臉,清了君側還能收回去?”
在盱眙、淮陰兩地,情況是最嚴重的,幾乎每天都有數百到上千不等的袁術治下百姓沿淮河順流而下逃亡到劉備地盤上。
不過,要安撫好如此之多的逃亡百姓,光靠廣陵目前的糧食產能還是遠遠不夠。
因此曹操計算,橋蕤和李豐指望用一縣徵糧維持各自兩三萬規模的大軍消耗,最多隻能扛到冬天,就會糧盡而潰。
但曹操也是很能忍的,他不會跟劉備那樣有仇就急切立刻報,他可以先集中先對付另一個敵人,這邊暫時記在賬上、秋後算總賬。
荀彧和郭嘉相視一眼,隨後還是荀彧先開口定調子:“司空,我軍雖有朝廷大義感召,將士用命。但眼下與反賊袁術之戰,已成不死不休之局。
而且,高順攻城太快,數日便強力破城,還是翻越芒碭山、沒法攜帶重型攻城武器、只能就地造飛梯撞木的情況,沒有用任何花裡胡哨的計策。
諸葛亮很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所以這兩個月裡一邊勸劉備加強射陽澤的圩田整頓、灌溉治理。
這次呂布偷襲睢陽得手,也不能怪程昱,一方面程昱本人坐鎮的濟陰郡確實沒出事,出事的是南邊隔壁的梁郡。
一輪就談妥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肯定要討價還價。如果討價一次,那就是四十天後和談成功,如果討兩次就兩個月整了。
曹操一邊反問,一邊拿目光掃視其餘謀士。郭嘉與曹操目光相遇,便附和補充道:
“明公,當年吳楚七國之亂時,孝景皇帝殺了晁錯後,也曾去吳王劉濞處宣旨勸其退兵。雖劉濞不退,但也足以向天下昭示,天下大亂之曲在吳而不在孝景皇帝。
相信哪怕是借高利貸給即將餓死的流亡失所百姓,讓他們未來幾年都交高額地租還債,對於他們來說也算是仁政了。
曹操聞言,也多多少少信了幾分呂布之事有可能和平解決。
只不過諸葛亮那邊沒太多隱戶、山越等人口來源可用,成果取得不像大哥那邊那麼明顯那麼快。
只可惜,雙方現在打成這樣,不知陳登什麼時候才會來。
曹操今年進攻的時機,剛剛在秋收之後、秋糧尚未入庫的時節。所以曹操的進攻大軍,在陳郡反而能因糧於敵,吃剛剛收上來的麥、粟。
只要他肯退兵,並且與我軍併力攻打袁術,這些虛銜都是可以談的,呂布必不會真心為袁術效死。”
讓山越人接受他的統治後,躲進山裡的漢人隱戶也更容易被查出來。
曹操當然是個記仇的,出了這次的事兒,他也知道自己遲早必殺呂布。
這些工夫做足,再給呂布許官,呂布多半會退。但他肯不肯立刻倒戈攻打袁術,就不敢保證了,或許得在許官上給得更加豐厚。”
袁術為保袁氏根基之地汝南,必不惜代價死守陳郡,敵我兩軍累計已在陳地折損數萬兵馬,一旦一方放棄,便是前功盡棄、兵敗如山倒。
而避免了山區河水的汙染後,諸葛瑾就能教導山越人多出來的勞動力,在山區整治梯田種茶樹,或者再種些薯蕷。
諸葛亮就想跟黃月英一起繼續深挖,把不受地理環境限制的泛用性流刺網搞出來,哪怕這種泛用性流刺網單產更低一些,但好歹可以擴大產業規模。
如今劉備還留在廣陵,恰巧在袁術地盤的下游。對於流民而言,順著大河往下游漂是最省力的移民方式,比逆流而上再翻越桐柏山去劉表的荊州還容易。所以原本歷史上袁術滅亡過程中,人口收益最大的是劉表,現在卻天然變成了劉備。
九月初的一天,諸葛亮終於有了點眉目,做出了新一版的試驗品,準備去劉備那兒顯擺一下。
不過自從進入八月份後,廣陵郡也開始逐步感受到了江淮上游袁術佔領區、百姓逐步往東流動的趨勢了。
呂布雖然可恨,但值此危急之際,對於呂布還是應以安撫為主,既然他發下‘清君側’檄文,說不定還有談條件的餘地。”
否則一旦呂布宣揚開來,就太掉價了,會嚴重損害朝廷的威望,導致其他諸侯人心浮動。
話分兩頭。
而橋蕤、李豐的存糧反而不多,他們只來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