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大意是說,春天三月,是發陳的季節,萬物從陳舊中開始醒發。天地萬物逐漸走向繁榮……這個季節,應該使人生“志”,生養、給予(奉獻)和鼓勵(獎賞)萬物,這與春天的特性相應,是養生之道,違背這個道理的做法則傷肝。
其實,不僅僅是春天如此,如果隨時都保持一顆生髮的心,隨緣長養、利益他人,本身也是在合於春天的特性,即是養肝。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大意是說,違背春天的特性,少陽生髮之性就不會發生,肝氣就會受到傷害而內變。
3、效仿“木德”。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木德周行……其氣端,其性隨,其用曲直……”大意是說,木德其氣端正,其性隨和,其用曲折中前進向上。
肝,五行中通於木。所以,養肝應該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性情要注意隨和,克服性情剛直的習氣,在委婉、和諧和適當的工作與處事方法中不斷前進、向上。
4、清楚肝病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大意是說,諸風症、搖動和眩暈等症狀,都屬於肝病。那麼什麼是風症呢?《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也就是說,突然表現為身體強直一類疾病的,都是風症。
《黃帝內經靈樞·五閱五使》:“肝病者,眥青。”肝開竅於目,眼角發青的為肝病。《黃帝內經素問·髒氣法時論》:“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盳(máng,盲)盳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所以,肝實的,好發怒,兩脅下疼痛牽引到小腹不適的為肝病;肝氣虛,眼睛好像看不清,耳朵好像聽不清,經常莫名地恐懼,好像被人追捕一樣,應該補肝氣。
清楚肝病病機,我們能夠很好地養生,也能夠對肝病在藥物等方法治療的同時,調節情緒,效仿“木德”和少陽生髮之性,補養肝臟或促進肝臟功能恢復正常,從而幫助肝臟早日康復。
2006年10月24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7·養肺
中醫文化隨筆17·養肺
關於養肺,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調節情緒,樂觀而不要悲傷。
《黃帝內經素問·五執行大論》:“憂傷肺,喜勝憂。”大意是說,憂悲傷肺,而樂觀或良性心理暗示可以幫助解決憂愁的問題。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大意是說:對於肺臟,喜樂沒有限度就會傷魄,魄傷就會發狂,狂者意念中沒有別的人。所以,這提示我們喜樂要有限度,例如在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時,都要有一定限度,而不要玩到歇斯底里的程度才罷休。
2、效仿“金德”。
肺在五行中歸於“金”。所以,可以透過效仿“金德”而養肺臟。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其氣潔,其性剛……其類金……”所以,我們可以保持內心的純潔和剛強的特性來養肺。剛強的特性可以幫助克服多愁善感、哭哭啼啼的憂傷習氣,從而幫助避免“憂傷肺”。
《黃帝內經素問·五執行大論》:“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髒為肺……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德清用固”與“氣潔性剛”的含義應該是一致的。
3、寧志無外。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三月……使志安寧……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大意是說,秋天三個月,我們應該使自己的志向安寧而不外露,使肺氣清純,這樣可以應秋天之性,是養收之道;反之則傷害肺臟。
其實,除了秋天的三個月,我們平時也應該保持志向的安寧而不故意張揚自己,因為只要努力,離自己的理想就會近一步。這實際上也應該是在養肺。
4、培養氣魄。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 大意是說,肺是身體中氣的根本和魄所在之處。
所以,樹立遠大志向,涵(含)而不露,培養偉大的氣魄而不顯示、不傲慢,也符合“德清用固”的特性,所以也應該是在養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