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享
14·養腎
中醫文化隨筆14·養腎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大意是說,腎臟是人體的封藏之本,“精”所處之處。所以,養腎要注意人體的封藏功能,並要積累精氣,避免精氣的耗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腎藏志。”大意是說,志存在於人的腎臟中。
養腎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自制,保持精神的平和穩定。《黃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大意是說,暴樂暴苦,都傷害人體內的精氣。《黃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大意是說,過於恐懼會傷害人體內的陰精,精傷則骨就會痠軟萎弱氣逆,精經常自下(遺精)。
2、要注意樹立遠大而高尚的志向。《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大意是說,人體的志意與人體內的骨骼相連混化而成為身形和五臟。所以保持志意的和暢很重要。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大意是說,盛怒不止就會傷害人的“志”,志傷就會忘掉以前說過的話。因此,要注意不要發怒,發怒可能會使記憶力降低,特別是處於更年期的朋友更要注意。
3、節制慾望。《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嗜慾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大意是說,人的慾望無窮,就會患得患失,憂患不止,導致精氣不斷耗損,營衛不斷衰竭,神就難以營養而不穩,疾病就很難痊癒。要注意保精,參見《中醫文化隨筆06·保精》。
4、注意行為端正。《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正氣不亂,精氣不轉。”《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大意是說,人體內的正氣不亂,精氣就不會橫逆混亂。上古之人之所以能夠長壽到百歲而動作依然很靈活,就是因為他們的道德很圓滿,很難對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做人要端正行為,一身正氣。
5、不要飲酒。《黃帝內經素問·厥論》:“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有衰。”大意是說,酒氣慓悍,容易傷害人的腎氣。
6、效仿腎臟的封藏、“謙虛”性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論》:“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極)奪。”大意是說:冬天的三個月是封藏之月。在這個季節裡,水、地都已經結凍,所以我們要節省陽氣……使自己的志向似乎有所藏匿,好像有所私意,好像自己有所得(不是自私,不是驕傲)。避免寒冷,趨就溫暖,不要讓寒氣襲擊自己的面板而傷害身體。
2006年10月23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5·養脾
中醫文化隨筆15·養脾
關於養脾,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注意“飲食有節”,“謹和五味”。這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適量甜食(甘)有利於脾臟,但是過量甜食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dān,熱)。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大意%
16·養肝
中醫文化隨筆16·養肝
關於養肝,要注意以下內容:
1、調節情緒,不要發怒。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是說人發怒,氣會向上走傷肝。《黃帝內經素問·五執行大論》:“怒傷肝,悲勝怒……”大意是說,怒會傷害肝臟,如果有同情心、換位思考等“悲”的情緒能夠幫助制怒。
另外,《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木鬱達之。”是說,當一個人表現為肝氣鬱結(如心事難以解開而引起的不思飲食、上腹脹滿等症狀)和肝陽上亢(如發怒等引起的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時,應該注意疏達肝氣,開闊心胸,以大度平和的心態待人接物。
2、效仿少(shào)陽生髮之性。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