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不幸運的。而歷史卻又往往成全的是那些非常幸運的人。儘管嘉慶皇帝后來以妃子的規格隆重地安葬了她們,但那說到底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她們只不過是千千萬萬個宮女中的一員。雖然她們在一年之內極受皇上寵愛,但那只是因為她們有著美妙迷人的肉體,當她們的肉體逝去,誰還會記著她們呢?就連嘉慶皇上,沒有多少時間,也逐漸地將她們淡忘了。只偶而地,找不到可口的女人了,嘉慶才會依稀地記起她們。但這種“記起”,對嘉慶而言,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種無奈的期盼,待尋得了可口的女人,嘉慶的這種期盼也就頓然消失了。而普天之下,又會有多少像她們一樣的女人可供嘉慶選擇?故而,從這個角度上說,她們姐妹的所謂“美貌”,所謂“香消玉殞”,也實在是太普通、太尋常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人終歸還是有感情的。嘉慶雖貴為皇上,但也還是個人。是人,就會有一定的情感。所以,曉月和曉雲死後,嘉慶皇帝著著實實地大為悲傷了一陣。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他連飯也不想吃、覺也不想睡,整日整夜地只回味著那兩個美人的音容笑貌。由此可見,嘉慶皇帝的悲傷程度是多麼地嚴重了。當然,嘉慶皇帝也不會忘了兩位美人在臨死時的情景。一想起這個情景,嘉慶就無比的憤怒。他憤怒了,就要找憤怒的物件。那王小三已經死了,王小三的家中也沒有其他的人了,所以,嘉慶憤怒的物件只能是鄂羅哩了。他對鄂羅哩怒道:“如果你在十日之內不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朕就叫你和兩位美人一起,入士為安!”驚驚戰戰的鄂羅哩,使出了渾身解數,費盡了心機,絞盡了腦汁,終也未能查出王小三為何要行刺皇上。最後,嘉慶雖然留下了他一條老命,但卻毫不客氣地將他攆出皇宮。可憐的鄂羅哩,只因在風燭殘年之際,不慎走錯了一步棋,從而抱憾終身。期年之後,鄂羅哩就抑鬱而死。據說,他在臨死前那一刻,口中還不住地念叨著曉月和曉雲的名子。如果曉月和曉雲泉下有知,當也會對鄂羅哩感激不盡了。因為,畢竟有人還在惦念著她們,而她們之所以能夠和皇上在一起過了一段風光的生活,說到底,也是那鄂羅哩的功勞。至於鄂羅哩在彌留之際為何要念叨曉月和曉雲的名字,恐怕,也只有鄂羅哩自己才能說清楚了。
王小三為何要行刺嘉慶?這裡面有一個十分荒唐又十分暴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應該是一個叫王書常的人。這個王書常長得白白淨淨、文質彬彬,都三十多歲的人了,看起來卻只有二十掛零模樣。他說話輕聲慢語的,嗓音很細,加上一副苗條的身材,他簡直就像是一個女人。他確實讀過幾年書,也沒讀出個什麼頭緒,就在他感到讀書無望、準備自暴自棄的時候,他非常偶然地碰到了一個叫費淳的人。費淳一眼就看中了他的長相,問他幾個問題,他輕言輕語地回答之後,費淳就把他帶走了。這下子,他的機遇也就隨之而來了。費淳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朝廷的大學士,兼工部尚書之職。工部當時的人手不夠,費淳就讓王書常做了工部的一個書吏。書吏一職,整天不是寫就是劃,要麼就替大員們上下跑跑腿。王書常剛進工部那陣子,幹活還是挺認真負責的,對自己的業務也非常精熟。可幹了幾年之後,他漸漸地看出了些門道,那就是,自己無論如何賣力,終歸也只能是個書吏,而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日子反而會過得輕鬆。王書常不是傻瓜,他當然選擇了後者。工部裡的書吏很多,有王書常這樣想法的人當然不少。所以,很快地,王書常就與另外三個叫蔡泳受、吳玉和蔣得明的書吏交上了朋友,還拜成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兄弟。王書常年紀最長,稱大哥,蔡次之,吳和蔣分居老三、老四。這四位兄弟有著許多共同的愛好,而在“吃、喝、嫖、賭”方面,他們的愛好更是驚人的相似。在酒館,在妓院,或是在賭場,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成雙成對的身影。只是,無論吃喝還是嫖賭,都是需要花費銀子的,而對此愛好越深,花費也就越大。憑他們小小書吏的那點俸銀,是遠遠滿足不了他們這種浪漫生活的需要的。所以,他們在吃喝嫖賭的同時,又免不了常常聚在一起愁眉苦臉地商議如何才能弄到更多的銀子。那一天,他們四個人休息,便照例相伴來到了大街上閒逛。路過妓院,花枝招展的姑娘們來拉他們,他們搖搖頭,還嘆息數聲。看到賭場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他們也只是費力地嚥下去幾口酸溜溜的唾沫。為什麼?他們沒錢。到吃午飯的時候了,他們一起站在“好再來”酒館門前,相視苦笑。蔡泳受嘆道:“唉,上個月我們的花銷也太大了,若是稍稍儉省點,也不至於落到這步田地。”吳玉不同意蔡泳受的觀點,他道:“二哥的話雖有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