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動手,豐衣足食了。
()免費TXT小說下載
於是,“寇”性大作:“居數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殺之。”
史書上稱這些在統治者縫隙間輾轉作戰的農民起義軍,為“流寇”。是中國人成則為王敗則寇”的成敗觀的反映,不能責備史書作者的勢利眼。因為,在“流”的過程中,兼而“寇”之的行徑,歷史上所有的起義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過的。但奪得政權後,不“流”的同時,也不“寇”,或少“寇”,坐穩江山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相反,超越不過這個“寇”字,也就只能永遠為“寇”了,歷史總是這樣懲罰那些太沉不住氣的進城農民弟兄。
遺憾的是,黃巢和他的起義軍,始終也未擺脫掉“流寇”狀態,一路征戰過來,所經之地,旋即放棄,都是雨過地皮溼地一掠而過,既不派兵駐守,也不建立政權,而抱著吃大戶的迫不及待,去攻打下一個目標,這就註定了他最後失敗的結局。甚至拿下長安以後,居然不繼續派兵馬追趕逃亡的唐僖宗,而是忙於登基,忙於封官,忙於找女人充實三宮六院。那麼,他的數十萬軍糧匱乏的戰士,有什麼理由不去大“寇”而特“寇”呢?
第二年,有人在尚書省門口,貼小字報,寫了幾句打油詩,嘲諷新任尚書的尚讓。此人也是一個鹽販子,立刻火冒三丈,估計一定是本部門的幹部或門衛所為,全部拉出來,一個個都挖出了眼珠,殺死,倒掛在尚書省的大門口。鹽販子覺得還不過癮,下令把長安城中,所有能寫幾句歪詩的人,殺了個精光,不會寫詩但識文斷字的人,一經檢舉,統統去掃大街,刷廁所。這一場文化人的大清洗,三千多人掉了腦袋。
從這次整肅以後,曾經被大齊皇帝聘為翰林學士的,做樣子也好,不做樣子也好的那位詩人皮日休先生,便不知下落。黃巢杜撰出的那句“逢儒則肉師必覆”的民謠,便成了一句徹頭徹尾的屁話。
於是,廣明元年(880)十二月,起義軍攻佔長安的入城式,在長安市史上,怕是最壯觀的一次,便成黃巢再也找不回來的美夢了。“白旗滿野,不見其際”,“舉軍大呼,聲振河、華”,“晡時,黃巢前鋒將柴存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帥文武數十人迎巢於霸上。巢乘金裝肩輿,其徒皆披髮,約以紅繒,衣錦繡,執兵以從,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
唐末食人考(7)
然而,以唐僖宗為首的統治集團,以及那些雖離心德,但也不願意看到黃巢取而代之的將領、節度、實力派,反撲過來。廣明二年(881)四月,在官軍的圍逼下,黃巢曾經一度退出長安,倒有點不怕摔了罈罈罐罐、誘敵深入的勇氣,但是,再次攻佔,首先他自己的流寇習性大發,“巢怒民之助官軍,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謂之洗城。”索性破罐子破摔,再無入城時的長遠之想了。
廣明三年,中和元年(882)四月,“諸侯勤王之師,四面俱會。”黃巢起義軍的形勢便走下坡路了。“時京畿百姓皆砦于山谷,累年廢耕耘,賊坐空城,賦輸無入,穀食騰踴,米鬥三十千。官軍皆執山砦百姓,鬻於賊為食,人獲數十萬。”黃巢從殺人到食人,大概從此開始,一開始便不可收拾。如果可以給這位革命領袖後來的食人罪行,稍加開脫的話,也只能說,誘使他走上這一步的,唐王朝的統治機器,是毫無疑義的教唆犯。
人類的惡行,從來像癌症的基因一樣,潛伏在社會機體之中。恰逢盛世,社會如同健康的軀體,有足夠的抵禦邪惡的能力,縱使有個別或區域性的惡,在受到抑制的條件下,文明、文化、道德、教育,能夠有力量戰勝惡的挑釁,即使構成一定程度的黑暗,其危害程度,不至於使歷史倒退。
相反,一旦惡本質得到肆意釋放的機會,便如癌細胞的轉移擴散,整個社會處於失控的狀態下,黑暗壓倒文明,邪惡壓倒善良,腐敗壓倒良知,###壓倒秩序,那麼,這個社會只能產生腐朽的政治,腐舊的思想,腐敗的官吏,腐爛的制度,腐蝕的文化,以及使得王朝覆滅的,從上而下的一大批腐惡的敗類。
正是這樣的亂世,官方的敗類才能按肥瘦論價,賣活人給起義軍作食糧。隨後,黃巢更創造出來世所罕見的食人紀錄,自然與官方的啟發分不開。於是,這種反人類的罪行,便以不可遏止之勢,貫穿於整個唐末,直到五代。食人惡行之頻密發生,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黃巢雖死,食人不止。公元九世紀末、十世紀初的中國,墜入空前的黑暗之中。
887年:“戊午,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