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心蓮百合文化博文彙編(1)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家有邪神初長成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籃球夢之揮手之間我的番茄日常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病弱幼崽?不,是世界天災!世界第一天才神奇寶貝:神奧開始【後續】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快穿之攻略了男二怎麼辦韓隊點名要你,刑警新星別想走掙脫綠空變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賣核彈海島求生:我能召喚海賊人物獲得槍神祝福的我,竟變成了女生全點悟性?當然要學遍天下武學火影:系統認錯主角後我覺醒了!傾盡天下攜手山河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歐希樂斯的日記

粲詵鸞塘恕�

“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傳說、神話、故事、習俗、巫術、祭祀等等好像都或多或少的存留有佛法教義的影子”,但是我們一定要分清佛法與相似佛法,而不要將相似佛法誤認為是真正的佛法。我們要走入智慧門,按照真正的佛法修行,不要過分獵奇而影響自己的精進,要把精力用到學習如何對治習氣、提高修養上去。

2007年7月8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最好的txt下載網

79、為什麼有在地獄的感覺(續六)

79、為什麼有在地獄的感覺(續六)

一位朋友留言:請問老師如何提高自控能力呢?

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控能力:一導;二空;三明;四誓;五學。

一導就是時刻清楚自己的心要做主,要做先導,要多學習善法,主動生出善心行。《楞嚴經•卷九》:“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大意是說,必須真正的“自我”要做主,不可以迷失自我(主人),自我不可以被客——外界環境和人的五陰(色、受、想、行、識)所左右。如果主人迷了,那麼客人就做主了,人就不自由了。《般若經•五百六十八》:“於一切法,心為善導。若能知心,悉知眾法,種種世法皆由心。”大意是說,對於一切法,我們的內心起到了善的主導作用。如果我們真正地瞭解了內心,就清楚了眾法,知道了世間的種種法都不離我們的內心。因此,我們要主動良性調馭自己的身心,主動改變觀念,提高修養,盡最大可能地發揮“心為善導”的作用。

二空就是說“佛魔皆空”。這主要針對我們在過真妄交轍和意識關的朋友。從大乘佛教“圓教”的觀點來看,佛魔皆因內心產生分別的意念而有,如果做到“一念不生”,則“佛魔皆空”。各種難以自控的心理波動,自然會平息。所以那些在真妄交轍和意識關苦苦掙扎的朋友,要想平息難以自控的心理波動,就要學會“空”。這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隨緣,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摩訶衍論》:“除諸法實相,其餘一切,皆是魔事。”除了諸法實相(空)外,其餘一切都是魔事,所以必須要學會“空掉”。

三明就是說對待真妄交轍和意識關中出現的種種幻聽、幻視等幻覺和不良的心理狀態應該明白三點。《大品經》中提到這三點是:“三明破魔法者,當用三法,除卻魔罪:一者了知所見聞覺知,皆無所有,不受不著,亦不憂戚,亦不分別,彼即不現。二者但反觀能見聞覺知之心,不見生處,何所惱亂?如是觀時,不受不分別,便自謝滅。三者若作此觀,不即去者,但當正念,勿生懼想,不著軀命,正心不動,知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於魔界無所舍,於佛界無所取,即佛法現前,魔自退散。既不見去來,亦不憂喜,爾時豈為魔所惱。”大意是說,對這些魔境界(指種種幻聽、幻視等幻覺和不良的心理狀態),用三法解決:一要了知所見、聞(聽)、覺、知的都一無所有,法性本空,都要空掉。不要理它、不執著它,也不要發愁,不要分別它,它就會逐漸消失;二要只反觀自己能見、聞(聽)、覺、知的心,那些幻覺與念頭不是自己主動生出來的,自己有什麼可煩惱的呢?這樣觀想時,不理它、不執著它,也不分別它,它就會逐漸消失;三要這樣想,如果幻覺和不良的心理狀態一時沒有消失,要注意保持正念,不可以心生恐懼,不要執著於自己的身體和性命,要一心不動,知道魔界和佛界在法性上是一致的,即“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對於魔界不要故意舍離,對於佛界也不要貪著,這樣,就是佛法現前,魔境界自然退去。既不理會它的來去,也不對此憂愁歡喜,魔境界(魔)又如何能干擾得了你呢?

另外一定要注意出現的幻覺不可以認為是正確的而對他人顯示、宣說,如果說了,那麼宣說的這個人就是惡人。《大品經》:“如是等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即是菩薩惡知識。”

四誓就是要發誓願。一般是發四弘誓,以及為斷煩惱而隨機發的誓願、樹立的理想。《法界次第•下之上》:“廣普之緣,謂之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滿足,故云願也。”大意是說,廣泛地普及之緣份,叫做弘;自我主動自制自己的內心,叫做誓;志向於理想前進,叫做願。由此可見誓願對自制的重要性。

五學就是刻苦學習與自己相關的文化技術和佛學(合稱五明)。特別是佛學,理論學多

目錄
為君愛與時光經年不遇絕命遊戲主動快樂噬魂天下放過地球吧他還是個孩子[綜影] 作者:衿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