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孝”之後,但其實,只要生了兒子,即使再怎麼忤逆公婆,也很有可能被原諒的。生不出兒子,才是最不可饒恕的罪過。
所以,在古代,無子的婦女是非常、非常可憐的,不但在宗族裡沒有地位,在社會上也被人瞧不起。唐代雖然是歷朝中較為開放的時代,但就這一點,還是沒多大差別。
在寫這故事的過程中,有好幾百次,我一直覺得慶幸,慶幸自己是生在一個女人還算稍有自由、自在的時代。
後面是故事中一些用語的說明。
第一,先說貨幣。
雖然也用金銀,但大體上,唐代流行的是“錢”。安史亂之前,因為社會穩定,幣值較穩定;安史亂之後,我覺得有些像我們現在這樣的“通貨膨脹”,錢的價值全混亂了。
看《太平廣記》裡的描述,動輒數十萬、數百萬錢,價值感真的會錯亂。我覺得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應該也很大,上層社會的人一擲千金(娶個名流的女兒,聘金最少要上百萬錢以上);而下層社會的人,一天賺個三百錢就可以度日。
第二,時代背景。
唐室討淮西方鎮,在元和十年至十二年間。淮西軍侵掠到東都洛陽是在元和十年,但故事中的年代稍有出入,並沒有確切跟著史實。
第三,唐代長安城以城中的朱雀大街劃分,東有五十四坊,西有五十四坊,另有東西、兩市。城有城門,坊有坊門。城門坊角都有衛士守著,坊裡也有街使巡視。天一黑,敲鼓八百聲,坊門就關閉,禁止通行,犯了禁要受處罰。
書中,光藏到薛素雲家見二喬,鼓聲發,二喬要他趕快回去,就是這個緣故。
第四,在藩鎮中,節度使的地位,常會因權力爭鬥,而被部將奪去。節度使因死亡而出缺時,他的子侄或兵眾部將推舉出來繼任他的地位的人,便叫作“留後”。等到朝廷中央的正式派令到了,才稱作節度使。
第五,“伽藍”是佛家語,是梵語“僧伽藍摩”的略稱,意思是指僧眾所住的園林,指佛寺的意思。我在書中引用為“佛門”之意。
光藏想脫離“伽藍”,就是脫離佛門的意思。
第六,慈恩市、薦福寺就是大、小雁塔。
第七,上巳是農曆三月三;中和節是二月一日。
拉拉雜雜說明了一堆,大概就是這樣。希望大家不要太嚴肅,放下心,別想太多的看故事。一個美麗而帶點哀愁的故事。
我是希望這樣啦。還是一廂情願地、浪漫地覺得愛情是美的。只有在美麗的故事中,才能避開一點現實的柴米油鹽。
那麼,下次見了。
第一章
最初她是這麼問的:為何蠶子吃了桑芽而吐絲結繭?為何雞母會生雞子、雞子又孵化成小雞?打小年紀,就有許多令人啼笑的想法;是疑問,也是毛病。
農事忙,平常人家更是終年到頭為了錢事衣食奔波辛勞,沒人認真給她回答,偏偏她又愚執,只是一點一點把疑惑堆積在心頭。
然後,當她爹孃如同村裡諸多人家一般,認為女子以“三從”、“四德”為要,無需吟誦詞章之才,方能識字便好,不讓她唸詩文,只跟大喬、小喬一起學習些“女誡”及“女論語”。她又要疑惑了。為何女子無才是德?為何需遵“三從”、“四德”之道?甚至,為何要成親出嫁?乃至生兒育女?
其實,二喬自己也知道,像他們這種莊戶,靠著幾畝薄田看天吃飯,日子勉強過得去,在幫忙家事炊煮勞務之餘,爹孃肯讓她們這些女兒習教識字,已經相當不錯了。只是──她又要“只是”了,她就是忍不住心中種種疑惑。
她十歲了。十歲的女兒家不算小了,懂得一些人事,也開始有了一些脾性。疑惑堆積上疑惑,教她心頭處處冒疙瘩,青瓷般透亮的大眼滿盛的爛漫天真,彷佛也給掩上一層煙愁。
像此刻,西天落日燒得火一般紅,炊煙四起,不時傳出幾聲狗兒的追逐吠叫聲,玩耍的小兒都趕著回家了,二喬卻託著腮,一個人坐在村落西口隴丘上的榆樹下,居高俯下,望著村子的炊煙。
薰風吹過隴丘上的榆木,吹拂過她髮鬢,帶著乾裂的熱氣,復襲向隴丘下村落田舍及田間阡陌。斗柄南指,長安城灼悶的暑天已經開始;窒悶的熱氣,向南至終南山麓,東則蔓延過長樂坡,一直肆虐到他們這富平縣城外東處的小村莊。
隴丘後隱隱有樂聲飄蕩出來。似笛非笛,幾分哀涼。二喬奇了,循著樂音走尋過去,一直走到了“本寧寺”。
本寧寺離村莊只約百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