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常見的自我欺騙手法二:找理由
如果一個行為內在的動機是自私或不誠實的,會被視為不好。 人們為了掩蓋不好的動機,就找外在的堂皇理由來騙自己、騙別人。也有的人,對於自己的行為無知、不能理解。茫然無知會給人帶來惶恐,因此人們找出合理的解釋來逃避這種惶恐,讓自己得到虛假的安慰。人們找理由總是著眼於外部世界如何,他人如何等等。外部世界與他人如何完全不應該成為我們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的根據。我們要對自己內在深藏的智慧,我們自己真切的心靈感受有所尊重,有所體察,有所依循。
真實的東西,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它如其所如地呈現自己。如果你基於你內心全然的真實意願出發,你會自然直接地去做。當我們違背自己、歪曲、壓制、否定了自己的真實內心,那麼我們內心自會感覺不舒服。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內在自然存有的良知。良知讓我們做錯的時候心裡不舒服。當知道自己做錯了時,我們簡單地承認,去修正自己就好了。可是,當你不去修正自己,而是企圖不讓別人知道,自己也不去面對的時候,你就開始自我欺騙了。你會找出很多外部原因,你說是那些外部原因和其他人的錯誤使你犯了錯誤,讓這錯誤看起來似乎是別人的責任,而你是清白的。
3。自我欺騙(2)
誠實是心靈成長的基礎。首先要尊重事實,找理由實際上是想掩蓋、歪曲、篡改事實的極不誠實的行為。用理由偽裝出的“對”和“好”也是假的,虛榮和麵子實質都是造假行為。俗語說,“死要面子活受罪”,維護住一種虛假不知要耗費多少能量,而且最終也會被揭穿。如果把找外部的理由、藉口這些精力、能量用在承認事實、面對自己、捫心自問上,這就由“自我欺騙”變成自我省察了。如果還需要找什麼理由的話,那就智慧些,真誠些,為自己能改變、變成更好的人找找理由吧。
常見的自我欺騙手法三:刻意地積極思考
教條是指被規定為好的、真實的一切信念、觀點。最常見的教育方式是教條灌輸,目的是讓人相信教條、執行教條。刻意地積極思考就是一種對自己進行的教條灌輸。教條灌輸會改善行為,但或許是機械、勉強的,不一定自然和真實。
當負面的舊思想還在的時候,刻意地相信並執行與之相反的積極思想到底會有什麼效果呢?一個上司對自己的下屬有極大的不滿,他一直告誡自己要寬容,不能怨恨,宰相肚裡要能撐船,可是在心裡面卻依然有著一個大疙瘩,並沒有釋懷。但他在人前卻佯裝出一副大度的樣子,表示他早已不計前嫌了,於是他開始自我欺騙,認為自己已經包容了別人。
可以看到,在頭腦中去相信和要求自己做到寬容,與真正在內心中讓怨恨消融,達到徹底的寬恕是兩回事。刻意地積極思考試圖促進人的正向改變,它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時會帶來不小的副作用。首先,在消極思想、負向問題還在的情況下,輸入一個與之相反的積極思想,會造成一個新的內心衝突,為了減少這種矛盾衝突帶來的心理壓力,有些人會開始“自我欺騙”,假裝問題已不存在了,而一味幻想積極思想已經實現。其次,灌輸一個積極思想會使得那些負面的問題不被真正地察知,它還在那裡,無法置換,未得到清理,從而錯過了可能透過內省而被清除的機會。再次,一箇舊的思想往往在寬鬆、被接受、被理解、無評判的境況中容易被化解、被消除。而積極思考的出現,給了舊思想一個否定的態度,一個反作用力,因此這種否定的態度甚至會強化舊思想的隱秘存在。
並不是說“積極思考”一無是處,而是說“積極思考”如果是自然轉化得來的,它就會是人自己內在的領悟和理解,而不再是灌輸進去的一個外來思想,它會是人的生命經驗的一個組成部分,會非常真實和有力量。
被灌輸的積極思想也是一種思想制約,是一種看起來“好”的思想制約,它也是我們需要去內省的內容。因為這種“好”是一種人為做作、機械的好,從真實、自然的標準來看,說到底也是虛假的,因此,要看看我們呈現出來的那些“好”的、“優秀”的方面是我們自自然然的真實狀態,還是因為我們認為應該那樣才造作出來的?如果我們按照“應該”的標準去做,有沒有不符合這個標準的念頭被壓制、掩藏了起來?
積極思考是一種用正面積極的方式來代替負向狀況的方法。比如,你害怕去做一件事情,積極思考告訴你膽小害怕是不好的,要有勇氣,勇敢地去做那件事情,依著積極思考,你便鼓起“勇氣”用“勇敢”來對抗自己的膽小害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