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種所得才不過區區18萬兩。
看到這樣的結果,估計那位上摺子的方有度得吐血了,因為他一番苦勸,本來是希望孫老師能良心發現,好歹減少點用度,可孫閣老卻打著減少用度的旗號,大搞主兵屯田,人馬不但不見少,反而增至十幾萬,糧餉消耗繼續擴大不說,還在此基礎之上新添了耕牛、農具、安家費等等用度,寧遠之修非但沒有停下來,還變成了不修寧遠誓不罷休,這不是變相煽方大人耳光嗎?人家讓您孫閣老省點銀子,您給點面子,能省就省點兒,省多省少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可孫老師“省”了半天,卻還多花出好些來,這就有點忽悠人了。
當然,以孫閣老的水平來講,估計也是好心辦了壞事,並非是他刻意要把事情辦砸,大節上沒有問題,可就是壞事壞得有點大。
孫閣老此舉,從戰略上看,鉅額的消耗達到了禍國殃民的效果;而從戰術上來講,四十七城堡所形的佈局,也確實讓人不敢恭維,這樣的佈局,所擺出的,是一副全線自行分割等包圍的態勢,而如此有創意的佈局,還有個特定的稱謂,叫“關寧錦防線”,它在明末的名氣很大,作用更是非同尋常。
--------------------------------
'1'【《三朝遼事實錄》卷十“諸臣謂孤軍在二百里外不能自存,而工料不能遠及。張應吾曰:大寇來未有能應者。”】
'2'【《明熹宗實錄》卷四十】
'3'【《熹宗天啟實錄》卷三十九(梁本),孫承宗著《高陽集》】
'4'【《熹宗天啟實錄》卷三十九(梁本),孫承總著《高陽集》】
第八章 締造者的感言
對於孫老師、袁同學所經營的關外防線,閻會長一向是推崇備至的,而在我等草根的印象中,頭一次聽到“關寧錦防線”這個稱謂,也還就是在閻會長的口中。
閻會長大讚曰:“孫承宗、袁崇煥主守山海關外的兵略,建成一道堅固的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成為後金騎兵不可逾越的障礙。”'1'
而當年明月更是將“關寧錦防線”大肆的演繹了一番,一時唾星四濺、天花亂墜,當年明月激情演繹如下:
“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孫承宗得到了錦州。事後證明,自明朝軍隊進入錦州的那一刻,努爾哈赤的悲慘命運便已註定。
因為至此,孫承宗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關寧錦防線。
所謂關寧錦防線,是指由山海關——寧遠——錦州組成的防禦體系。該防線全長四百餘里,深入後金區域,沿線均有明朝堡壘、據點,極為堅固。
歷史告訴我們,再堅固的防線,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歷史還告訴我們,凡是總有例外,比如這條防線。
事實上,直到明朝滅亡,它也未被突破。此後,長達十餘年時間裡,後金軍隊用手刨,用嘴啃,用牙咬,都毫無效果,還搭上了努爾哈赤先生的一條老命。
這是一個科學的、富有哲理而又使人絕望的防禦體系,因為它基本上沒有弱點。”'2'
當年明月的說辭,給予“關寧錦防線”的定位很高,高到了哲理的層面,確實很難得,有沒有道理暫且不論,稍後自有定論,這裡只想提一點,所謂“關寧錦防線”,最靠後金的錦州,距離後金最前沿的據點——耀州,還有幾百里路,所以明月大能所謂“全長四百餘里,深入後金區域”顯然是看錯地圖了。
雖然,二位大能是言之鑿鑿、信誓旦旦,並且有一大堆讚許之詞,不過至少有一個人絕對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相反他認為“關、寧、錦”的佈局是很糟糕的,他對這條防線的評斷很直白,曰:
“若錦失,奴又必以困錦之兵困寧與中右,一路乘勝而下,即及關門”'3'
這位仁兄的意思是,如果錦州被攻陷以後,那敵軍必然會如法炮製,圍攻寧遠以及中右所這些城池,一路下來便可直達關門,也就是說這些遼西走廊上的堡壘,就好比是一個糖葫蘆串,敵軍來了,圍一個吃一個,吃完了再圍下一個,所以這“關、寧、錦”等處的部署,基本上就是個等著挨宰的佈局。
接下來這位大哥還提出,上述情況一旦發生,讓敵軍直搗關門了,那勢必就得與敵決戰于山海關,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就把所有精銳都集中起來,在寧遠、錦州之間與敵軍決戰。
“彼時,罄天下之力與之爭於關前,何如及今與之決於寧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