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語,選自《馬可福音》。電影家選擇這樣一句古老箴言作為片首語,顯然意在以一段古史演繹現代人對人類古老欲求的現代理解。
影片貫穿始終的基本衝突是人和神、權欲和本能欲求的衝突。一切欲求都受制於權欲,一切欲求都打上了政治的烙印。
由於影片在表現卡里古拉的荒淫與暴虐時幾乎把逼真的照相特性發揮到極致,由於《閣樓》的全班當紅豔星參與了影片演出,許多人常常輕率地認為《卡里古拉》是一部性電影,而臺、港碟片製造商對片名不負責任的蹩腳翻譯(《羅馬帝國豔情史》,正確譯名應該是《卡里古拉》)又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這種誤解。這是對影片主旨的一種曲解。
不錯,影片的確表現了卡里古拉兄妹的亂侖,這當然很容易讓人產生性的聯想。然而如果我們稍稍細心一點就會發現聯絡卡里古拉兄妹的基礎首先是生、死、權、利,其次才是性。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在卡里古拉篡位成功,他們兄妹可以為所欲為之後,朱西安反而因為政見不同而死去,也無法解釋毫無人性的卡里古拉何以對妹妹之死那樣痛心疾首。他們的慾望首先是政治慾望,他們的亂侖首先是政治的亂侖。
同樣,人們似乎也可以把風騷女子安婭和卡里古拉的苟且和曖昧理解為性。然而我們同樣不應該忽略安婭的丈夫馬可是羅馬帝國的王室衛隊長,她的情人卡里古拉是羅馬帝國的王位繼承人,她一人連著羅馬帝國兩個要害人物。馬可甘願把妻子送給卡里古拉王子作性玩偶,而安婭也欣然願往,不是因為卡里古拉有什麼性魅力——這個猴子一樣的暴君根本就毫無魅力而言。馬可夫婦是被王子——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的威勢所震懾——這是以性為媒介的政治結合。是政治交易捎帶而來的性茭易。
還有,提比略和卡里古拉的關係:提比略殺死卡里古拉兄妹的父母,然後養大他們的兒女,收為義子,並賦予羅馬王子名份;卡里古拉殺死養祖父提比略和提比略的親孫子,也就是他的弟弟加美拉斯,卻放過他從心裡討厭的叔叔克勞狄……這似乎也可以歸結為血緣和性,然而這卻是地道的政治。提比略說得清楚:我們家族沒有兄弟。兄弟會自相殘殺,父子也會相殘。這是命運。
影片的性關係圖其實是一幅赤裸裸的權欲圖:妹妹朱西拉(政治助手)——哥哥卡里古拉(王子、帝國元首)——姘婦安婭(陰謀中介)——朋友馬可(王室衛隊長)。
而提比略和卡里古拉的親情關係圖更是一幅權欲、情仇圖:養祖父(羅馬帝國元首、殺父仇人)——養孫(篡位者、家族弒殺者)——兄弟(潛在洩密者)——叔叔(罪惡擋箭牌)。
情慾、親情都成了政治的籌碼——當人類赤裸著的時候呈現給歷史的不只是原始的創造力和勃發的生命力,還有醜惡。
()免費電子書下載
電影家就在這種權和欲的衝突中,在看似形而下的現實中進行著形而上的、關於人和神的思索。
也許有人會說《卡里古拉》畢竟讓我們看到了性。
這也沒錯。然而如果我們知道歷史上的確有著古羅馬因為淫亂而亡國的傳說,如果我們認為這種傳說有著一定的道理,而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人類神話竟然會毀於人類本來應該是延續生命的本能行為,那麼我們還能說這種揭示僅止於性嗎?
當一個人宣稱自己是人上人,是神,並且真的以為擁有神的權威,從而想在人的本能慾望以及更大的社會慾望上都為所欲為時,他就走到了自己和歷史的反面,他就只能以小丑的形象被歷史和良知所嘲弄了。
影片中的卡里古拉就是這樣一個自以為神的醜類。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卡里古拉在刀光劍影的血腥中死去,頭朝下,死不瞑目……
不知道卡里古拉在垂死的目光中看見了什麼?也許看見了中國的秦始皇——他曾經想做萬世的統治者,結果一世尚未結束就死在出巡路上;也許他看見了德國的希特勒——他曾經想統治全人類,結果最後只有一個情婦陪著他服毒自盡;也許……也許垂死的卡里古拉看見了天下一切想以神的名義摧殘和扭曲正義、善良和美好的醜類,然而他註定不會看見上帝與公正。他害怕,一切醜類都沒有勇氣面對最後的審判。這大概也是許多堂廟香火旺盛的另類解釋吧?
《卡里古拉》的故事有史可依。公元14—54年羅馬帝國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確有過提比略、卡里古拉和克勞狄三個皇帝。這個王朝後來在第四任皇帝臭名昭著的尼祿手裡滅亡;提比略治內的確加強了元首顧問會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