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4/4 頁)
濟都發展不起來的國家,怎麼可能會誕生世界級的經濟學大師,這是最為淺顯的道理。
也正式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國內的學者在這個方面向來都是比較處於弱勢,這可不僅僅反應在學術爭論上面,甚至包括諾獎的評選也有很大的關聯。
李文秀上輩子看過一篇關於此類的報道,發言的也是國內一名非常有名的經濟學家。
按照對方的觀點,諾獎的評選規則對國內的學者其實是不利的,尤其是提名制度。
一個經濟學家想獲得諾獎,至少要獲得一定的提名並且透過才行,而具備提名和評選資格的,同樣是業內的大牛。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國內的學者想獲得諾獎,那就必須確保在同一個行業內,國人必須有一定數量的世界級經濟學家才行。
這對於經濟學尚不發達的國內學術圈來說,無疑是最致命的。
不過這會兒李文秀考慮的自然並不是這個問題,諾獎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過於遙遠了一點。
他想在要考慮的是如何去反駁史密斯的觀點,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是掌控這一次學術會議風向的關鍵。
理了理思緒。
李文秀等全場漸漸趨於平靜之後,這才緩緩站起來,頓時全場的注意力立馬就被吸引到這邊。
見發言的的確是一個年輕的學生,頓時就有很多人再次捏了一把冷汗,生怕李文秀會出現剛才那個發言的女學生一樣的問題,虎頭蛇尾,論而無力。
不過他們並沒有想到的是,李文秀哪怕在理論上薄弱一些,但是在眼光上,絕對要超過史密斯。
所以當聽到李文秀慢條斯理地開始發言之後,全場所有人再次屏住呼吸。
流利的英語從嘴裡吐出來,李文秀倒是比較平靜,並沒有任何怯場的表情。
事實上。
這個時候李文秀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畢竟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太難的問題,有了上輩子的閱歷,無非就有些類似於考試的時候即興回答一個普通的問答題。
如果再過上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恐怕只要一個稍稍對這個問題有所研究的經濟系畢業研究生都可以很簡單地回答出來。
現在李文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