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4/4 頁)
明顯不是小打小鬧。
“陛下欲如何改?”
劉軒早有這種想法,實在是因為漢王朝的制度太混亂,而且許多職權都有重複,等漢靈帝好一通折騰下來,就更加混亂了。更讓劉軒頭疼的是,漢王朝很多官職名和實際職務看不出聯絡,讓他頗費心思。
雖然他沒什麼能力制訂出更加好的制度,可是歷史上一些比較好的東西拿來用用也是可以的。
比如那傳說中的六部制。
三省什麼的就算了,六部制度卻是非常符合目前形勢的制度,更重要的是,目前所使用的三公九卿制度,其實就是六部制度的前身,其中很多職權只是稍加變動,所以進行這樣的改革引起的反彈也不會太大。
當然,若不是考慮到群臣齊齊抗議,估計劉軒會直接把現代化的各種制度給搬出來了,那樣的話職權分化更細緻,同時權利也更分散,對他的統治倒是更有利。
“不過,凡事都不能操之過急,眼下六部制就夠用,而且也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將六部制與荀彧大致一說,荀彧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六部制也許不見得比三公九卿制高階以及完善多少,但是卻職權分明,淺顯易懂,同時其權利也相對的更加容易集中在皇帝手中,比現在的九卿各有一套完整的府衙班子來的更易於掌控。
這對於皇帝的統治極為有利,荀彧自然是贊同的,只是表示:“隻眼下諸事待定,似乎並不適宜做這等大動作。”
劉軒卻有不同見解:“眼下朝廷諸公隨朕初入長安,朝堂正是混亂之時,不趁此時掌控朝堂,恐又為諸公所制。”
他的意思就是趁著混亂的時候,直接建起一套能為他所用的班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事情納入正軌,然後再慢慢清理那些不聽話的傢伙。
而荀彧的意思是先清理那些有野心者,然後等朝堂上只留下忠心之人後才推行新政。如此,自然不會有什麼人反對,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暗中阻力新政才能推行,否則下面來個陽奉陰違,不消多時就能把原本挺好的一個政令給徹底摧毀。
劉軒當然明白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