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人同樣會抄起傢伙衝上去與人廝殺。
只可惜曹操和呂布並沒有給這群人任何表現的機會,劉軒手中長刀也只是在一旁擺了一夜罷了,連出鞘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天一亮,呂布就率先趕來,只說了句:“城中盡平,原駐守長安之將張繡則是混戰中逃出長安,眼下不知所蹤。”
“張繡?”
劉軒還真沒想到長安守將居然是張繡,他只知道長安這裡管事的是個沒什麼名氣的人物——起碼劉軒原本不曾聽過那人名字,原來城中兵馬是另歸張繡統領。
這人也算個人才,沒能招納過來今日也沒能除掉,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點麻煩?
劉軒想了想就將此事放到了一旁,隨後讓滿朝諸公各自散去,同時讓人安排自己入主長安皇宮等事情。
這些瑣事並不需要他費心,只是長安諸多宮殿都年久失修,不但略顯破敗,還積了許多塵土,需要好好打掃一番才能入主。
等到一切忙完,已經又過了數日,這些日子裡整個朝廷的政務都被堆壓了下來,但劉軒通通不去理會,這幾天裡只是專心修煉。
這長安古都有龍氣殘留不奇怪,奇怪在與雒陽中那些衰敗的龍氣不同,長安中的龍氣倒是顯出一股初生之相,劉軒隱約感覺的出來,那是漢王朝開國時期的龍氣,不想竟然如今還有殘留?
“按理說這股龍氣早就該散個乾淨了,畢竟漢王朝定都雒陽至今已經足足有二百年,再多龍氣也該散沒了……莫非有開國異寶在此?”
心中有了猜測,就不免升起想要一探究竟的念頭,所以這幾日裡劉軒閒暇時都是在長安各處宮殿中轉來轉去,想要看看那股初生般的開國龍氣是從哪裡散逸出來的。
同時,他心中也暗自慶幸:“若非自己登基為帝,即便到了長安也察覺不到這股龍氣。”
因為這股龍氣雖然顯露初生之相,一副朝氣蓬勃的感覺,但是並不強大,甚至還很微弱,若不是劉軒成了帝王,整個天下並王朝的龍氣都會與他有所牽連,定然不會發現這股龍氣的存在。
他這般滿長安各處宮殿的亂轉,倒是讓滿朝諸公好一陣頭疼,只當天子脫了董卓的掌控顯露出本性來了。
少年心性,好動倒也不難理解,可是這大事積壓了許多,這一堆老臣還等著向皇帝稟報卻尋不著人,更有一些懷有異心之人見天子如此,攛掇一些老臣自行決斷。
他們當然不知道劉軒忙著找龍氣,只當天子並沒有安心處理政務的心思,加上旁人一攛掇,野心漸漸也就膨脹了起來。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劉軒雖然整天的亂跑,但是每到晚上定然喚荀彧來問話,朝中諸公的一些心理變化縱使不能盡數掌握,但也能猜度個不離十。
至於荀彧如何知曉?
滿朝諸公議事自然不能避諱曹操和呂布,這兩人現在可是實權派,長安城中最靠的住的兩支兵馬就在這二人手上,皇甫嵩和朱儁雖然得到皇帝親口下詔,在長安重組北軍五校,但就目前來說,羽林軍與虎賁軍才是最值得信賴的部隊。
所以諸多大臣也不敢看輕二人,何況呂布有侯爵在身,地位上可不比他們差,曹操雖然沒有得封爵位,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只要眼下這些瑣碎事情一忙完,那爵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曹操知曉,荀攸知曉,那劉軒還能不知道?所以滿朝諸公這番商議肯定瞞不了劉軒之耳,其中幾個老奸巨猾的傢伙自然瞧的出來,所以如太尉楊彪、太傅袁隗這些人基本都不表態,倒是王允,沒了董卓壓制,似乎有躍躍欲試的意思。
“陛下這些時日疏於政事,恐落人口實。”
荀彧也不清楚劉軒這些時日所作所為究竟為何,不管看皇帝每天都詢問他朝中諸公動態,心中只當是皇帝想要試試群臣忠心程度,若是這樣的話,恐怕接下來少不得一番折騰。
事實也差不多,這日裡劉軒估摸著時間也差不多了,就叫荀彧來議事。
“那龍氣根源暫時可以不去理會,反正放在那裡也跑不了,慢慢找就是!這滿朝諸公再不收拾估計就要亂了。”
心中思量了下,問荀彧:“我欲將朝中官制重新改動一番,文若以為如何?”
荀彧沒想到劉軒一下手就是這麼大動靜?那官制改革可不是說能改就能改的,關係的事情達到方方面面,幾乎沒有哪個王朝會去做這種事,大多都是開朝建國的時候制訂下一套制度,以後即便如何改變,也只是在這個制度的基礎上小做變動。
但看這皇帝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