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那水清極了。
秭歸是屈原的故鄉,山上柑橘甚多。這個山上的小城,現在也多是近代化的樓房。據說城東是屈原廟,但看不清。趙延章說一個類似小廟的建築物是,女服務員小徐很天真,她說,你說那是就算是吧!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首古詩真是悽絕。可想像當年山高林密,人煙稀少,旅客至此,離愁滿懷,不禁令人涕零矣。然今日人群熙熙攘攘,情景已變。巴東縣城在高山上,碼頭之上梯階陡而且高,下船人群密密麻麻涌上山去,已經不是那種情調了。
船行至中午時,山又高起來,大家都在船頭舉首仰望,我更怕誤了一睹神女風姿。正在大家久盼不到時,船一拐彎,神女峰突從天空出現,上面是青天白雲,旁側是秀麗的三個峰尖,真是美極了!我想美就美在她似乎從天而降,而那三個峰尖,亦頗不俗。
出了巫峽,山勢稍平緩。江流仍在兩山聳峙之間。到瞿塘峽,山又窄起來。此峽最短,過了幾個大黑山,叫錯開峽,據說是神女幫助大禹殺死的幾頭惡龍。白帝城在江北岸一個尖尖的山頂上,看去也很美。
夔門處山高壁陡,還有孟良梯等等。可惜的是隻注意去看那些小玩意兒,反而把夔門沒有看清楚。
在奉節停留了不短時間,旅客都下船買雞蛋去了。我與秋華只下去買了點黃瓜。今天白天我們淨吃麵包和罐頭了。這天為看風景廢寢忘食。秋華說我有風景看,有飯也不吃了。
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
晨五時半起床。昨晚船過雲陽停了很長時間,尚未到萬縣。此處江面又開闊起來。這麼一條大江,竟被群山峽谷拘禁得夠受,現在才看到了它本來的面貌。
萬縣,在江北高岸上總有二三十里長,多是近代高樓,沒想到城有這麼大。我們三個下了船,爬了一百八十多級臺階才登堂入室。轉了幾家百貨公司,買了三斤黃瓜。看樣子小城很繁榮,農民挑了許多新鮮蔬菜在街頭出售。
這個城市因處在高岸上,有幾條瀑布,還有多處流水痕跡,如果下雨那就到處都是飛泉了。
下午二時起床看石寶寨,唯恐誤了。這個拔地而起的圓圓的平頂山還是很有意思。我正在欣賞時,趙延章領來幾位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張振民、林瑩等。晚飯後合了一個影,談了一陣天。
今天江流開闊,使人心情舒暢。
這次長江之行,感到祖國江山實在壯美無比。但要寫一篇好的記述文章並不容易。我想無論如何應當寫篇散文。我原來計劃寫的《日出》尚未動手,這次還可再寫一篇《三峽》或《大江》。《日出》主要寫事物發展的曲曲折折的必然性,這次則寫革命力量必定會戰勝曲折前進,革命力量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
五月二十四日
人間確有豐都城,昨晚經過此處,大約停了不少時間,今晨起床時尚未到達忠縣。此處相傳有兩個忠烈故事。一是巴國之巴曼子邀請楚國平定內亂,允許事成之日割地三縣,事成後楚國來索三城,巴說土地不能割,情願以頭顱報償,遂將頭割下還楚。楚大為感動予以厚葬。另一個是嚴顏老將被張飛所俘,寧死不屈,聲稱,此處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以後此地名曰忠州。
昨在船上遇雅安農學院黨委書記王紹虞,邀我到雅安時一定去該校講一講,並留下名字以示鄭重。
江流從昨天起一直到今天,更加開闊,仍是一副大江容貌。山勢和緩平坦,上面的田也多了一些,不似在三峽中僅有零星小塊。人民當更富足。
早晨在船頭吟短詩一首:
自入三峽來,
整日看不足,
江山無限好,
令我心神馳。
寫得實在不像樣,僅表達一點感情而已。
上午十一時,已遠遠望見重慶。此處江水面寬,停泊船隻也多。有兩座大工廠煙霧瀰漫,使人感到一座大城市已經臨近。又行半小時,這座高樓層層疊疊的山城已經出現在眼前。碼頭像沿路其他城市一樣,是一高大的石階。趙提著那個箱子,我提著包,頗費氣力。幸有13軍趙處長來接,很順利地到了軍部。據介紹這是以前國民黨的國防部所在地。
中午睡了一覺,起來上街走了一走。道路起伏曲折,別有風味。街上房屋多是舊的。人們熙熙攘攘,頗為擁擠。我們在解放碑處轉了轉,買了一部電視機、一臺收音機,準備送往江津,完成聶老總囑託。
回來時,在《新華日報》門前憑弔了一番。沿著長江大橋走了一遭。看了橋下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