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起來也就能建起來了。
葉正然來到撥雲山整兩天,他和裘老先生成了忘年交。他把自己來撥雲山的緣由全盤托出,就像身心疲憊的人找到了教堂裡的神甫,急不可待地交出心中的鬱悶。那天在書館,他在臺下,裘老先生在臺上,臺上臺下由一盞香爐三柱香隔開,香菸好像織起了一層幕布。在葉正然看來,那香菸隔得很溫柔,但確實如同屏障,這臺上臺下,就和教堂裡懺悔間的簾外和簾內一樣。
那天陰雨,書館裡沒有別的聽眾,只有葉正然和裘老先生。老人照樣拍響了醒木,“啪”的一聲,震得葉正然心神不定。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話說民國初葉,天不太平地不安生,大滇高原雷滾風動。三江之上雲霧之下一片混沌。這一年從入夏到末秋,淫雨霏霏無有間歇。山下江水氾濫,百姓紛紛前往高處躲避山洪。滇西地勢舒緩處一座高山下一時間聚集了千餘逃難者。此山有名,方圓百里百姓也實屬無奈才聚集此地。撥雲山,這是民間相傳了幾十年的土匪老巢。
這一天又有幾十人來到撥雲山下安營紮寨。領頭的後生望著山下密密麻麻臨時搭建的草棚,欲帶領眾人向山上再挪一挪,被一老者攔住勸告:不可再上了,山上下來了人給劃了個界限,可看見上面那兩塊豎起來的石頭?那是上面的人給出的界限,越了界限,人家就開槍射弩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雲簫敘事之撥雲 第一章(2)
後生早就聽說撥雲山上的裝備,傳說山上機關重重,灰瓶爆子滾木雷石到處安設,當年大清派兵剿匪,連半個山都沒上去,半個人也沒見著,就被山上的武裝整得死傷無數。莫非這是真的?有道是聽人勸吃飽飯,後生也不強行,招手示意跟他一同來的同鄉就地安置。
開場這一段,裘老先生聲情並茂眉飛色舞,把故事用雲南話說得韻味十足。葉正然坐在第一排,看得清老人的一舉一動。他記得進書館時看了門口的“今日書目”,有《三國》和《封神》,並沒有這“撥雲山”。
葉正然已經猜出這故事的主人公必定是那個後生,卻沒心思追根問底。他自己編過很多故事,掌握編故事的所有手段。只是,他不再想去編故事,他寫累了,厭倦了作家的稱號。這一刻他想,我如果從此告別城市來到這樣的地方生活,是不是也能像裘老先生一樣給人講故事。葉正然覺得,這是個不錯的營生,雖然這雨天只有一個聽眾,雖然明天說不準有大雨暴雨,這裡沒了聽眾,都不算什麼。
裘老先生指著外面的電閃雷鳴,融景融意,直說得葉正然聽到了雨聲。
正晌午時,撥雲山上雷聲滾滾,隨著雷聲,雨也大了起來。山上已經有幾處流下泥水,並伴有流沙碎石。剛來的後生剛剛要在離山最近的地方安置,聽見背後有人呼喊,連忙往山上望去。撥雲山山高坡陡,山體直插雲霄,不愧這“撥雲”一稱,只見懸崖猙獰,樹少石多,雲霧飄飄搖搖就要壓到了山腳,山風無向,把雲霧吹得打轉,那些帶著沙石的流水就從雲霧中傾瀉下來,越來越急。後生不看則已,這一看可吃驚不小!這時雲層裡又有幾個閃電響雷,閃電和雷聲幾乎同時出現,咋個說?那叫個近!不好,快躲!說時遲那時快,後生快步如飛衝向他帶來的那夥人,一把搶過一個婦人懷中的娃娃,大喊“快跑快跑!”
這時山上已經有了聲音,那聲音極其恐怖,加上天上的雷聲風聲,這半里方圓像是被魔鬼罩住一般。靠近山根的大概有六、七戶人家,老老少少,一片混亂,哪裡趕得上逃命!只聽得一聲轟鳴,一大塊山體被雨水泡開,裂開的土石乾燥,一時間被暴雨激起了一片紅霧,山風席捲,山洪傾天……
眾人死傷無數暫且不表,單說那後生。
這後生二十出頭,身高五尺掛零,細腰乍背,方臉寬額,生來一付濃眉大眼,身板十分健壯。他從婦人懷裡搶過孩子,招呼大家撤離,卻怎麼也來不及了。他只感覺身後一聲轟響,山搖地動,混漿漿的泥土在他後背上猛撞了一下,他身子被推得踉踉蹌蹌,一步不慎滑倒在地,那懷中的娃娃嚇得哇哇哭叫,後生雙肘擎地護住娃娃——這一重創非同小可,耳邊轟鳴如雷,後生也聽得到雙肘碎裂的聲音,喀嚓一聲,疼得他幾乎昏死過去……
雷遠雨稀,泥漿中顫巍巍爬起眾多死裡逃生的老百姓。這時只聽得一聲槍響,“啪”——撥雲山左右並沒有另外的山頭,這聲槍響卻好像帶著迴音,由下向上,槍子兒像鑽天猴一樣尖叫著就飛了出去!那叫一個響亮!眾百姓回頭往山上看去,只見一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