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然,無果的結局使她幾乎墮落;評書藝人襲老先生和他的評書,始終貫穿在這個現代故事中,他像是在心靈路口拿著指示牌的先哲,讓日子的旋律跟著他口中的傳奇唱唱和和……
這是個有些“殘忍”的故事,發生在高原城鄉。故事中有內心情感的細膩表白、有當代人迷茫、抑鬱甚至墮落的自我剖析,濃重的無奈與傷感在字語間奔跑躥跳哀鳴不息。那種共鳴和被敲打、被剖析的疼痛,不可迴避。
雲簫敘事 之 滾腰 …………………………………………………………頁碼
漂泊求藝的嶽三陽有極好的音樂天賦,他來到邊陲小鎮勐芒拜師學藝,與同門師姐伊皎產生愛情。老師臨終前把一個未完成的曲譜交給嶽三陽,希望他能完成這個作品。嶽三陽為這個曲譜付出了艱辛,他的愛情也開始陰錯陽差……
伊皎被毀容,進而婚變,無奈她也遠走他鄉尋找嶽三陽,欲求得嶽三陽原諒。兩人化解前嫌,結為夫妻。他們終於完成了老師的曲譜並演繹成歌舞,一炮而紅……
這是詩一般的愛情故事,處處流露著濃郁的邊城風情。
雲簫敘事 之 天刀 …………………………………………………………頁碼
幾個北方漢子被生活所迫闖到滇西做了“刀客”。秦大哥命案在身,鬱悶中客死他鄉,留給老李一把神奇的戶撒刀;劉二哥被惡病糾纏,兒子為報父恩,勇闖高黎貢山尋藥,失去了一隻手臂;杆子和老李一起生活在小鎮裡,各自有了女人,卻經歷了生離死別……
在故事斷斷續續的時候,如果您閉上眼睛,想一下滇西一望無際的甘蔗林,想一下鳳尾竹搖動的肢體,想一下雲霧繚繞的高黎貢山,再想一下,有一把沾血氣的戶撒刀……陽剛與陰柔,交合衝擊出的“撼動”,便縈繞在故事之外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雲簫敘事之撥雲 第一章(1)
那天在書館,他在臺下,裘老先生在臺上,臺上臺下由一盞香爐三柱香隔開,香菸好像織起了一層幕布。在葉正然看來,那香菸隔得很溫柔,但確實如同屏障,這臺上臺下,就和教堂裡懺悔間的簾外和簾內一樣。
2005年,葉正然三十四歲。夏天的撥雲山下,葉正然在書館裡撿到一件衣服,口袋裡有個證件,他在證件上得知了失主資訊,就在書館的小黑板上寫了“司耘找二號客棧109房間葉正然拿衣服”,當晚便認識了司耘。司耘,十七歲,呈州一中高中生。葉正然看著證件上顯示的出生日期,心裡直感嘆,唉,十七歲,再加十七歲,等於三十四歲。我十七歲那時幹嗎呢?
小姑娘並不十分禮貌,當天半夜找到葉正然拿了衣服說了聲“謝了”轉身就走。葉正然笑笑,看著司耘的背影說,常來玩啊。
書館離二號客棧僅僅二百米。撥雲山下被開發的面積不大,僅限於山的東南方。開發區域的外圍是一片甘蔗林和幾個相對原始的村子。撥雲山其他方向多半是森林,還有一部分是原始森林。外地遊客要來撥雲山並不便捷,要從昆明沿雲貴高原向西北盤山而下,在高速公路一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下車,直接上土道向東走。高速公路在撥雲山路口附近沒設護欄,這段時間路口處已經出現了馬匹或摩托車,生意人會善意地告訴遊人:摩托車需要十分鐘;馬匹需要四十分鐘;步行,一個小時。
這地段屬於呈州市,卻也是呈州的邊緣。開發商說,要把公路修起來,第一需要撥雲山成為呈州政府認定的旅遊景點,第二需要大量的資金。
說書人說,等吧,寫《水泊梁山》的人死了,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卻留下來了。
2005年,撥雲山最出名的最有特色的東西是書館,連省城昆明人也知道。說書人裘老先生年過七旬,是雲南評書的正宗傳人。他不管遊客是哪裡人,不管別人聽得懂聽不懂,都堅持用雲南方言說書。外省的遊客開始聽得一知半解,卻也被雲南方言和裘老先生的神采帶入境界,薰陶出三分醉意。裘老先生針對遊客的現實現狀,說的並不是系列故事,他每天講得都是段子,有很多是互不相連,基本能保持一個月不重樣。他把最經典的評書段子不斷說給遊客,不求連貫,只求精彩。
撥雲山什麼時候能真正開發成完善的旅遊基地,有待時日。裘老先生說,辦奧運會還得需要五、六年才能建成那些場館,很多事情需要等的。這撥雲山窮鄉僻壤,雖然和奧運場館相比百牛一毛,不成比例,但目前純粹是私營老闆在投資開發,開發商有錢,五、六年把它辦起來也說不定,要是政府給點支援,說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