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警系統也在奧運會期間大顯神威。這個由安裝在道路上的上百臺交通事件檢測器等組成的交通事件檢測系統,可在第一時間發現交通事故、路面積水等各種意外事件,自動報警並對事件過程全程錄影,在指揮中心實時顯現。透過它,指揮人員能夠使用警力定位系統迅速顯示事件區域的警員、警車分佈,指派最近民警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進行處置。 在奧運中心區,建成的基於高畫質數字化技術的綜合監測系統,實現了對進出中心區車輛的全時空、全方位監測。這個系統的路面監測裝置把原來影片監控、流量統計、車輛識別、事件檢測、違法檢測等5種功能融為一體,一個裝置替代多個裝置,如此高整合度的應用在我國還是首次。
7月16日,為保障奧運交通,服務公眾出行,北京市交通訊息釋出中心正式啟用,實現全市路況資訊全方位、多渠道的即時播發。 隨時隨地提供路況服務,是北京交管部門推出的系列便民服務措施之一。北京交通管理部門還陸續推出了大量人性化服務措施: 7月1日起,對擁有兩輛尾號同為“單號”或“雙號”私人小型客車的註冊登記個人提供變更號牌服務; 在次幹路、支路以及居民小區周邊有條件的道路上增劃停車位,方便市民停車; 對僅造成車物損失或者傷情輕微的交通事故進行快速處理,簡化保險理賠手續,最大限度方便群眾; 7月20日,“122”開通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多語種交通諮詢,為廣大中外賓客提供交通諮詢服務。
從北京市所採取的各項措施來看,有些措施是屬於基礎性的,不僅有利於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而且作為奧運遺產保留下來,奧運會以後仍可長期發揮作用。如各項交通基礎設施,包括新修的道路、橋樑、地鐵,交通管理的科技手段,如現代化的交通指揮中心、交通訊息誘導系統、交通事件自動檢測報警系統等。奧運會的舉辦,使北京交通事業的發展提前了若干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所採取的所有相關措施中,開闢奧林匹克專用道和大幅度地消減交通流量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這兩項措施,其它所有措施加到一起,也不可能保證奧運交通能夠實現北京對世界的承諾。
這兩項重大措施是北京為了緩解首都城市交通擁堵、確保奧運盛會順利舉行所做出的明智之舉和必然選擇。奧運會期間,北京市的機動車已達到330萬輛以上,對於北京這樣一個交通擁堵問題本已十分嚴重的國際大都市來說,想在短時間內緩解擁堵,達到舉辦奧運會的交通需求,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採取超常的管理措施。
其實,不僅北京這樣交通擁堵十分嚴重的城市舉辦奧運會時需要採取超常管理措施,即使在交通擁堵不是十分嚴重的其它舉辦奧運會城市也是如此。實際上,每屆奧運會都繞不過“交通限行”這個問題。奧運會期間為了保證奧運專車的快捷、準點,開闢一些奧林匹克專線,在這些道路上以及場館周邊道路限制其他機動車通行,這一點這已成為國際慣例。
漢城(首爾)、亞特蘭大、雅典等奧運會都實施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韓國漢城(首爾)舉辦奧運會時,該城市只有100萬輛機動車,但為了保證交通暢通,其政府也實施了機動車按單雙號出行的措施;希臘雅典在奧運會期間,進行了交通的“三層”管理:安保區進行嚴格控制,保證運動員順利直達賽場;疏散區允許持票人員到達場館欣賞比賽;引導區對比賽前或者結束後的大量人流進行疏導分流,撤離會館周邊。1996年亞特蘭大舉辦第26屆奧運會時,當時該市有365萬輛車,該市減少私人機動車出行,調集公交車運送觀眾,共削減了250萬輛機動車。據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將全面禁止私家車出行。
實際上,在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 ,為了保障峰會的順利進行,北京已嘗試了一次大規模的交通限行,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可以說是為北京奧運會交通保障工作進行了一次實戰演練。10月27日,北京市政府要求市屬政府、企事業單位按80%比例封存公車,以削減交通流量。中央駐京單位也按照50%比例標準參照執行。截止到10月31日晚6時,已有49萬餘輛公車入庫封存。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從11月1日至6日,每天6時至23時,四環路(含)以內道路禁止本市貨運車輛通行(含持有貨運通行證車輛)。空駛計程車禁止在長安街(大北窯橋—新興橋),東二環路(東直門橋—東便門橋)主路,三里河路(木樨地—甘家口),天安門廣場東、西側路,大會堂西側路通行。每天6時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