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仍然能夠給我們現在的生活以反思。
階層消費的社會效應(11)
透過對訪談得來的具體材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消費符號(消費什麼)、消費空間(去哪消費)、消費中的社會關係(和誰一起消費)、消費觀念(為何消費)等一系列消費行為上,中產階層的消費本身已經開始形成了基於社會區分邏輯——樹異求同——之上的社會區隔。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品味階層”:名實之間(1)
我們已經注意到了階層消費中的分化,同時觀察到這種消費分化本身已經並正在形成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區隔,那麼這種區隔的結果會是什麼?它與有關中產階層消費中的區隔現象一致嗎?如果按照近年來社會分層研究的最新趨勢,這種區隔最終形成的是以“品位”或“格調”為特徵的階層間差異,我們發現的區隔是否呈現一致的邏輯呢?
福塞爾早年對於美國不同社會階層間的分化與區隔問題表明:生活品味與格調已經成為美國社會階層的最好標識。這種階層的區隔表現如此鮮明,以致一個人的階層可以透過生活的各個細節,尤其是消費如去哪裡吃飯、喝什麼酒、參加什麼派對、如何度週末、如何旅遊等等表現出來,按他的意思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即品位,中產階層有自己獨特的品位,正是這一點將中產階層與其他社會階層清楚地區分開來。保羅·福塞爾:《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甘斯認為,現代美國社會可以分為不同種類的亞群體或“品味公眾”:高雅文化、中上等文化、中低等文化、低俗文化和準民間文化。不同的階層分別具有自己的品味文化。也就是文化或品味成為階層的分化指南,他認為,中產階層特別是正處於地位上升時期的群體或階級對於高雅品味更感興趣,也就是說,中產階層本身的品味是趨向於高雅品味的。Gans; Herbert,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ast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4;p�81�
對布迪厄來說,凝聚並體現在文化商品消費中的品味無疑是一種階級標誌。在《區隔》一書中,他試圖勾勒出不同品位的社會場域,包括合法的高雅文化實踐如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讀書,以及生活方式與消費偏好包括食物、飲酒、衣物、汽車、小說、雜誌、假日、嗜好、運動休閒追求等。因此,在相同的社會空間,“高雅”意義上的文化與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都有同樣的輪廓。然而,以群體所擁有的(經濟或文化的)資本構成與數量為基礎性結構原則,形成了階級的或職業的結構圖示。當生活方式空間被置於其上時,品味的對立及相關的決定性關係就變得清楚了。那些具有鉅額經濟資本的人(工業企業家、商業僱主)以商務宴請、外國汽車、拍賣會、高階別墅、網球、滑水、巴黎右岸的商業走廊作為自己的特殊品味。那些擁有很多文化資本的人(高等教育的教師、美術創作者、中學教師)卻以左岸的藝術走廊、前衛派的節日、現代節奏、外語、國際象棋、跳蚤市場、巴赫、群山秀峰作為自己的品味。那些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都很少的人(半熟練、熟練、不熟練工人)則以足球、土豆、普通紅酒、觀看體育比賽、公共舞會為自己的品味。Bourdieu; Pierre;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84; pp�128~129�
在《區隔》一書中,布迪厄還分析了提供符號產品與服務的新型小資產者:文化媒介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了這個階級在社會空間中的上升軌跡。與農民、農場主群體相比,新型小資產階級不是由於勞動分工的變化而人數急劇減少,對世界也並不抱有悲觀與懷舊的態度,而是相反,他們的人數在急劇增加,所以他們對世界也抱有積極進取的態度。Bourdieu;同前引書, 第359頁。布迪厄把小資產階級定義為“一個小到能使自己成為資產者的無產者”。典型地說,他們是文化與教育資本方面的投資者,新型小資產者在追求富於表意性的、自由的生活方式時,流露出對最為淳樸的貴族式的品質(風格、別出心裁、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