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級灰——中國城市中產階層寫真》,一個孩子的正常費用計劃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費用,這種花費還不包括要為孩子今後接受高等教育所作的積蓄,以及孩子的醫療健康保險,參加各種學習班學習電腦、小號等的費用。
一些家庭交納價格不菲的擇校費以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家庭收入再高一些的家庭,則會選擇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如果是沒有選擇擇校,也沒有送孩子上私立學校的話,家長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強化對孩子的教育,比如請家教,增加課外輔導。
中國人始終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對孩子的前途抱以很多的關注,寄予很高的期望,乃至給以過多的關注。一位母親在向外企老闆請假時,對方不解:“你女兒考試你請假幹什麼?”這位母親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她的成敗對我很重要,我是她的親人,這種時刻我應該在她身邊。”中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歉疚是他們認為本可以為孩子做的卻沒有做,有時候本是力所不能及,他們仍然會責怪自己,他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付出一切。
中產階層家庭一般並不指望孩子將來能夠有傑出的成就,他們也知道,這很難,但是,他們希望孩子至少能夠棲身社會的中產階層,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視,關鍵還在於,身為中產之家的父母深知孩子若要在將來躋身中產或更高層,需要具備相當強的實力,必須從小就為孩子打好基礎。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可謂殫精竭慮,對於年齡在30~50歲的中國中產階層來說,做父母的能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之外,更多的支出是感情與心理的付出,對於任何處理好對孩子的期望值的問題,應當對孩子承擔多少責任,是否應當把孩子作為自己的情感支柱,能否接受孩子與自己是平等的這一事實……凡此種種,較低階層家庭的父母可能對此不會做更細更深的設想,他們可能會更奉行“順其自然”的法則,因為他們既沒有足夠的金錢提供給孩子,也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知識和心理上的指導,但是對時刻感受到工作上的壓力的中產階層來說,這些問題卻是他們不得不經常要面對的問題。
此外,中產階層家長還會在文化資本傳承的內容,也就是“教孩子什麼”這個問題上犯難:信仰、知識還是為人處事的手段?文化資本是一種象徵性的財富,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在子女的社會化過程中無處不在。對一個處在家庭文化氛圍中的人來說,知識的傳授可以從如何握叉子到有關男女的道德行為的概念。丹尼斯·吉爾伯特等人指出,兒童對於社會分層、對於品質、聲望的階層區分均會受到成年人的影響。丹尼斯·吉爾伯特、約瑟夫·A�卡爾:《美國階級結構》,第140頁。
顯然,一個家庭中的父母言傳身教什麼,孩子就能夠學會什麼,尤其當他們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到底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的父親或者是母親呢?現在市面上流行種種有關教子之方的書籍,其讀者群主要就是對於如何教育子女充滿疑慮、誠惶誠恐的中產階層父母。一位中產階層朋友曾經說,每次談論的話題一涉及子女教育問題,往往就會引來火熱的討論,每個人都有好多話要說。我想,這與今天的教育物件大多是獨生子女有關,在一個把孩子的未來與自身的成就緊密相連的社會中,孩子的未來往往就是自己的未來,因此,對於子女的教育是成功還是失敗,往往意義重大。
中產階層一般都比較重視言傳身教,事實上,他們由於工作壓力,經常得回家繼續工作:看書、備課、改稿等等,有的還得繼續聽課充電。這種學習的習慣,就是一種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母親N10說:“教育小孩就是在言傳身教,比方說,小孩在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在旁邊看看書,哪怕看看稿子,對小孩都會形成一種榜樣的因素。你在旁邊看電視,幹別的事,最後的效果還不如你拿本書在旁邊看呢。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上面。”
在電話調查中我們發現,受到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比非中產階層更加用心。
表6…1輔導孩子功課單位:%中產非中產中產非中產經常65�454�3從不20�124�9偶爾14�520�8總計 100�0100�0
中產階層自身具有文化資本,同時也具備教育的能力,那麼他們進行文化資本傳承的過程中遭遇到什麼?中產階層進行文化資本傳承時遭遇到的最大的歷史事件應該算是計劃生育政策,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對大家庭文化制度有著強烈的偏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