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4/4 頁)
總的來說,全球化是透過全球與在地之間進行鑲嵌、辯證式的交融來進行的,全球化的發生是以在地化的形式展現,而在地化的運作又內含全球化的作用,兩者間的關係既依賴又自主,是為一體的兩面。至於某地區為何又如何能夠全球化的問題,以及所謂全球化“化外之境”的存在,均意涵一項指涉。
某地區或某事務選擇接受或排拒全球化,相當程度取決於包括當地擁有的自主意識等因素在內的在地條件。在地條件乃全球化與在地化能否施展的著力點與重要前提。在地條件是否完備,以及是否具備與全球化相容的邏輯,部分註定了該地區能否為全球化潮流所吸納並加以適應,以在地化遂行個殊性的辯證式交融。誠然,基於不同歷史、人文和發展程序的各地區所擁有的條件和特質相異,這些持續發展並處於變動中的條件將會影響該地的發展契機與發展程度。張家銘、徐偉傑,同前引文。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產階層:現實與未來的角力(1)
臺灣自1996年後,開始脫離低失業的黃金時期,2000年失業率達5�17%,2003年SARS風暴更把失業率推向高點。嚴重的是,失業人口的結構有了更明顯更大幅度的變化。過去失業人口主要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或第二度進入職場的婦女,但近年失業卻是因為關廠、遷移、業務緊縮等非自願性失業人口,年齡普遍提高,許多都是有家有眷的所謂一般的主要生計支撐者,也因此許多家庭經濟破產、家人關係破裂,衍生出憂慮症、自殺等社會事件。或許由於種種警訊,因此社會中一般的中產階層對理財方式也有了以下的重大改變。
男性比女性焦慮,服務業最悲觀
在男女的焦慮程度方面,男性明顯比女性要焦慮,尤其在失業率、島內經濟不景氣、兩岸關係三方面,男性最焦慮;教育程度方面,大學以上的人對兩岸關係最焦慮,包括專科、大學以上的人對股市最樂觀,行業類別方面以從事不動產、金融服務業對股市最樂觀,從事服務業人士最悲觀,尤其對失業率、兩岸關係、政黨輪替、島內景氣最悲觀,以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最擔心低利率。《天下雜誌》2000年5月刊228期,//�cw��tw。
以年收入來看,年薪300萬元以上者對兩岸關係最悲觀,100萬~150萬元年薪者對高失業率最悲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