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一直很安定。到後來大院民居全部落成,數萬軍屬進城定居,就漸漸變成熱鬧繁華的大市埠了。
建房工程進展順利,齊小遠的眼光盯住了凌振的火器研究和劉唐的屯田工程。在齊小遠離山這兩個月,凌振己從四處聘來不少工匠,鑄鐵鑄銅的,造爐的,採石的,開礦的。在梁山北邊蘆蕩中的荒地裡壘起小高爐,坩堝土平爐,大鍊鋼鐵。
這塊荒地,面積達數百畝,三邊皆水,尤如一座孤島。
齊小遠來視察時,遠遠就看見廣闊的蘆葦蕩裡火光沖天,處處黑煙,小土爐和木製工棚星羅棋佈,齊小遠“發明”的活塞式風箱呼呼響著,周圍的水都是黑的,不少死魚飄在淺坑裡,散發出腥臭味。凌振帶著工匠正忙得汗流夾背。
齊小遠皺著眉道:“凌賢弟,怎麼在這裡搞?”
凌振憨厚地笑笑:“是軍師給選的地方,離山寨遠一些,也安全。”
齊小遠心道“這個吳學究真會添亂。”眉毛擰得更緊了,道:“那也不用在這裡呀,離山寨太遠,運輸也不方便。”
凌振看出齊小遠有搬遷的意思,急忙道:“土地很結實,而且起了這麼多爐子,花了不少銀兩,不用再遷了。我們辛苦些沒關係。”
齊小遠知道他是個老實人,點點頭道:“暫時不遷吧。我來看看你有什麼進展?”
()
凌振愁眉苦臉道:“愧對哥哥。進展緩慢。”
齊小遠笑道:“不要急,慢慢來。是燒的煤炭嗎?”
宋代時,煤炭已經應用於冶煉了。煤炭的開採也由平地挖掘發展到掘井開採。煤炭冶煉技術也很高超,宋仁宗時,朝廷在河東鑄鐵錢,當地幾乎家家都燒煤炭鑄錢。技術水平大為提高。不過煤價也很昂貴。
凌振道:“是啊,可總是供應不上。”
齊小遠估計是吳用等幾個大頭領在作梗,因為這些人不知道鍊鋼製造火器的意義,只會心疼銀子白花了。齊小遠走之前儘管再三強調,要盧俊義、吳用全力支援凌振,但他人不在山,命令自是大打折扣。
齊小遠安慰他道:“煤炭會充足供應的,今天就派人去採購。對了,你會煉焦炭嗎?”
凌振一頭霧水:“什麼是焦炭?”
齊小遠心道“這時代還沒發明焦炭嗎?”笑道:“煤經過隔開明火加熱後,即可煉成焦炭。這東西外形像木炭,火力卻大大超過煤炭,煉出的生鐵質量也高。”
凌振興奮地道:“我馬上就去試試。”轉身欲走。
齊小遠道:“不要急。黑火藥配方搞出了嗎?還有新型鎧甲?”
凌振高興地道:“按哥哥指點,己配製出新火藥配方,威力強大,現在正加緊研製‘木柄手榴彈’、‘地雷’,還有‘擲彈筒。’至於鎧甲,己用新法煅制了十幾件,全部移交給軍器司了。湯隆己徵調了不少鐵匠,正在加緊打製。不過……”
齊小遠道:“什麼?”
凌振為難地道:“小弟這裡也需大批鐵匠……”
齊小遠明白了,造鎧甲與火器皆需鐵匠,雙方任務有了衝突。他果斷地道:“我會通知湯隆,立即停工,全力支援你。”
凌振甚為感動,一時說不出話來。
()免費電子書下載
造手榴彈這三種武器,自然是齊小遠的意思了。武器的內外構造圖,齊小遠早己畫給了凌振,原理也告訴他了。但對凌振來說,這仍然是個異常艱鉅的任務,手榴彈試驗了幾百次,還炸死過幾十人,就是不成功。關鍵是雷管難制,彈體沒法縮小。
齊小遠設計的手榴彈是德制M18型,一戰和二戰時德軍所裝備的,由拉環、拉火繩、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零部件組成。
手榴彈原理是將一小團拉毛銅絲和玻璃粉裝在一根鋼管內,銅絲一頭接著火繩、另一頭通導火索和硫磺,利用玻璃粉與銅絲磨擦生火法,點燃導火索和硫磺。投擲時只要把拉環套在手指上即可。
但雷管的製作有管殼、加強帽、裝藥等部分,裝於手榴彈內,等於是兩種武器合併。儘管齊小遠己省略了不少安全工序,技術上還是非常困難。
擲彈筒的問題是彈筒材料和彈藥材料很難製造。宋代的鍊鋼工藝是所謂“團鋼”和“灌鋼”,皆是液體滲碳制鋼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凌振的炮就是用此鋼鑄成。但用來制手榴彈和擲彈筒,顯然還不合要求。
齊小遠離山時曾告訴凌振“預冷淬火”、“生鐵淋口”和“淬黃火”、“淬白火”等工藝。這都是明清及民國發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