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2/4 頁)
中國最早的音樂鑑賞資料,也是詩經音樂的評價典範。
季禮經過徐國的時候,他佩戴的青銅劍非常漂亮。吳國人在冶煉青銅上面的技巧向來高超,即使現代人見到出土的越王劍,也被它的美麗震驚的目瞪口呆。徐國國君見到季禮腰上佩的寶劍,非常欣賞,但因為當時的貴族身配寶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季禮是出使晉國的使者,使者身上無劍,恐怕會受到晉國的輕視,所以徐國國君不敢開口向季禮討要。
季禮是個非常有眼色的人,他看到徐國國君的神色,心裡已經答應將寶劍贈送給徐國國君,但他因為出使的任務沒有完成,還需要這柄寶劍證明他的身份,所以他嘴上什麼也沒說。等到他出使任務結束,返回徐國的時候,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季禮去徐國國君的墓上拜祭,並把隨身佩戴的寶劍掛在徐國國君墓邊的樹木上,說:“我是來兌現承諾的,當初我雖然沒有口頭答應徐國國君,但我心裡已經答應了。”由此,中國留下了“心許”這個詞。
季禮贈送徐國國君寶劍的事情是後話,此時季禮已經到了孫林父的領地戚。這片領地目前歸屬不明,說它是衛國的領土也罷,說它是晉國的領土也成。季禮欣賞完衛國的音樂,特地來到戚地,是欣賞位於戚地的黃河大橋的,他在橋的南岸驛館住下,夜裡睡不著覺,走到黃河邊上欣賞著夜色中的大橋。
黃河大橋如今日夜通行的人不斷,朦朧的月光之下,橋面上打著火把趕路的人絡繹不絕,火把在橋上匯成一條長龍,彷彿天上的星河墜落人間。河水的波濤聲,風聲,兩岸的林濤聲彙整合一篇美妙的樂章,這是天籟之音,讓季禮聽得入神。
忽然之間,岸邊有鐘聲傳來,季禮感到很奇怪,側耳傾聽片刻,感慨說:“奇怪啊!我聽這鐘聲飄飄渺渺,像是嗚咽不斷的垂死掙扎聲,這聲音不詳啊!預示著當地領主要受刀兵之害(必加於戳)。”
第二百零七章 吳國公子中原遊
稍停,季禮又說:“我聽說孫林父獲罪於君,恐懼擔心還來不及,怎麼還有心做樂呢?此時此刻我住在這裡,猶如燕子將巢穴建於帷幕之下(隨時會因為帷幕的移動而墜落),停留不得啊?”說罷,季禮趕緊召集從人,隨即離開戚邑而不住宿……
事後,孫林父聽到了季禮的這段議論,終生再也不聽琴瑟。這就是“燕巢帷幕,危在旦夕”的來歷。
其實,從音樂聲中聽出危亡的預兆,過於玄幻了。實際情況是:當時衛獻公還被晉國拘捕,孫林父所處的地位非常微妙,而整個衛國群龍無首,而趙武在衛國進行大肆殺戮後,衛國上下存在著一種怨恨心理。季禮是個講究禮節與規矩的人,處身在戚地這個尷尬的領土上,他回程當中又要經過衛國,所以他藉此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尊重君權神聖,認可戚地地位尷尬,拒絕去拜訪當地的領主……
戚地很大,他距離帝丘八十里,但戚地以西的所有領土,名義上都歸於戚地,所以季禮雖然沒在黃河南岸留宿,實際上他留宿於黃河北岸,而且第二天他住宿的地方依舊屬於戚地,第三天也是……
季禮無愧於吳國的形象大使,他一路走來,留下一路的讚譽,而他在戚地最終的表態,使得他的聲譽上升到巔峰。各國君主都對他尊重君權,不認可孫林父的叛逆行為而心有慼慼焉。所以季禮返回吳國的路途可謂一路綠燈,包括吳國的敵對國楚國,也特別放行了這位使者。
季禮進入晉國的時候,韓起抵達了周王室。現在的周王朝已經淪喪得可以,連魯國這樣的中小國家都很少派人前來請安。突然間晉國突然來人,周靈王不禁有點忐忑,派人詢問韓起的來意,韓起的回答彬彬有禮:“晉國計程車(列國的卿於周為士)韓起,前來向周王的宰旅(下級官員)進獻貢品,沒有其他事。”
周靈王感動得無以復加,對人說:“哎呀,韓氏將來必定在晉國昌盛起來,他的辭令保持著原先的傳統。”
此時,程鄭也抵達了秦國,中行吳抵達了齊國,晉國的外交也全面開花。這個時代不愧是名臣璀璨的時代,列國的名臣沒有QQ、沒有電話相互溝通,他們不約而同的派出使者進行外交活動。一時之間,中原大地上全是使臣來往的車輛。
這一年也是難得的和平年份。春四月,外交使臣來回溝通,由晉平公主盟,宋平公、魯襄公、衛殤公、鄭簡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齊景公、許悼公(公子黃),等十三國國君在重丘(齊地,一說在今山東省聊城縣東南,一說在今山東省德州市東北)結盟。這次盟會標誌著趙武時代正式來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