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蠶食那片土地,我估計,三十年後我們能看到成效………想想看,這速度,我們這一代人就能見到開發結果了。”
趙武興致勃勃,他彷彿迷上了這種建設遊戲,用竹簡指點著周圍的山形說:“我們初期的佈局要好,甲氏四周都是大山,不妨在山腳下修一連串的堡壘當作屯墾點,而後以堡壘為牆逐步向盆地中央推進。如此一來,將來發生戰爭,對方的大軍才翻過山樑,就會遇到頑強阻擊………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修建石堡的技術,不是嘛?修建出的石堡至少能屹立五百年,所以我們的規劃要暢想到五百年後……”
齊策再次搖頭:“五百年太遠,我們一旦將甲氏開發出來,首先要防備國中的卿大夫的眼紅,所以我還是建議採用逐步推進的策略,從峽口開始,先設囤殖點,下一步跳往盆地中央,再下一步跳往這,這裡是通向衛國的山口………等這條路一旦貫通,我們與衛國的商路就建立起來了。”
第五十九章 斷後的又是我
師偃插話:“我趙氏有了通往衛國的商路,光甲氏掙的錢就能自給自足,再過不了數年,開發甲氏就不是我們的負擔了。”
趙武一拍桌子:“那還等什麼,就按計劃推今年出戰的武士當中選取功勳最高者,封給他們戈一份屯墾點,讓他們自家去購買奴隸,去開發屯墾點的土地。另外,我們還要派出五支隊伍前往甲氏,每支隊伍不妨以兩百戶為限制,讓他們每人負責一個據點,甲氏開發完成後,我允許他們十年之內,每年只交少量農稅”
井田制下,建立集體農莊的制度很齊全,而春秋時代,部落之間遷移的習慣並沒有丟棄,比如晉國就屢次搬遷國都,所以當代人沒有背井離鄉的概念。趙武提了個頭,家臣們立刻將屯墾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以師偃負責根據功勞度提供名單,以師修負責對這些屯墾人員進行冬季培刮,齊策負責挑選合適的屯墾點,一直留守家中的圍大夫英觸則負責籌集屯墾所需要的農具與物資。
眨眼之間,一切工作安排妥當。
眼看天色已晚,趙武準備起身回自家後院,齊策卻又提醒:“主上,我們明年還要擴編軍隊,這場戰爭遠沒有結束,明年還有大戰,主上繼續帶兩千士兵出戰,未免與身份不相符,明年我們至少要帶五千人,所以我建議,立刻在城中挑選士兵,對他們進行訓練,”
趙武止住了腳步:“剛才說到恢復戰戟,我還想說,我們的鎧甲也不行,現在的鎧甲夾縫過大,士兵很容易受傷,而受傷後又難以治理,我認為我們應該研究一種無縫甲。
武士昆也在現場,齊策目光閃了一下,沒有插話,趙武的話讓他想到魏錡的戰死,有養由基這種神射手存在,金鏤甲貌似防禦全面,但其中的夾縫卻容易使士兵受傷。因此齊策對趙武的話深表贊同,他把目光望向了鑄劍師燻。
燻為難的回答:“主上曾說過,要把鐵敲成薄片,但我們反覆試驗,總是不成功,敲著敲著,就把鐵敲穿了,根本無法敲出一塊大的薄片
趙武插話:“那就再銅,銅這個東西軟,延展性比較好,敲出一塊大薄片來護在胸前,實在是又威風又好看”
燻為難的搖搖頭:“主上,我們實在鑄造不出更多的兵器了一鑄造那隻大鐵鼎,已經用光了我們所有的蠟,而國都裡面的蠟都被我們買空了,再想找到蠟,至少要等到明年開春。”
難怪,難怪春秋時代要用鑄造大鼎來顯示國家實力。窩蜂蜜要想保持正常的發育,至少需要一個山坡的鮮花供它採集花粉,釀造蜂蜜,築巢生拜。鑄造一個大鼎,所需要的蠟模是十分巨大的,而一窩蜂蜜出產的蠟有限,在春秋如此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上,要想採集足夠多的蜂巢,需要大量的人手,漫山遍野的進行搜尋。要想鑄造一隻體積龐大的鼎,需要的蠟是海量的,因此,所要蒐集的蜂巢數量也難以想象。
在自己的國土上搜集到足夠製作鼎模型的蠟,這意味著自己的人手足夠多,疆域足夠大。所以,在春秋時代,一個國家有能力鑄造一座大鼎,這就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向敵人發出恫嚇:瞧,我的國家人手多,我的地盤足夠大,你不服氣,咱倆來比比看。
趙城已經在竭力發展養蜂技術,但因為製作了一隻鐵刑鼎,便用光了所有儲存的蠟,以至於連正常的武器生產都不得不停頓。
趙武揉著額頭,回憶說:“我記得我們燒製出兩種白色粉末,一種被叫做石灰,另一種被叫做石膏,這石膏能不能做模型,似乎石膏做模型比蠟還好,因為用蠟做模型,翻製出來的砂模會有砂眼,這是蠟在高溫下燃燒形成的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