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頁)
齊都臨淄是春秋有名的大都市。現代考古挖掘測定臨淄城牆周長50華里,有13個城門,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現代西安古城牆總周長11。9公里,不足春秋時的臨淄城一半。這樣寬大的城牆,如果想完全防守住,至少需要二十萬守軍。趙武用霹靂般的投石車壓制住城牆上的守軍,但他不是一個呆板的人,趙氏騎兵四處遊戈,發覺齊國人正在從其他城門抽調兵力………他們是去趕製漁網。得到空隙的騎兵,立刻撲向了齊軍看管疏忽的幾座城門。
昔日,晉國勇士州綽能夠大搖大擺走到齊國城門之下,數一數城門上的釘子,那是因為他對城門無可奈何。但趙兵不一樣,早有準備的趙兵隨身攜帶著淋滿油脂的柴草,一隊隊騎兵賓士經過城門,在城上稀稀落落的箭影下,他們奮力的將柴草投向城門處,而後撥馬逃離城門區。
城牆上的齊兵不是不努力,他們奮力向晉國人射擊著,但晉國人的鎧甲實在變態,一名武士身上沒有一套板式銅甲,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即使是輔助兵,他們身上也有一套柳條編制的木甲。這種木甲曬乾之後,浸上油脂,即使是斧子也難以輕易砍透它們。齊兵在城牆上奮力射擊,跑動中的晉人移動很快,想要用弓箭這種簡陋的武器射中移動中的目標,齊國人不可能個個如同養由基一樣變態,即使偶爾有士兵中大獎一樣射上趙兵,在趙兵變態的防禦下,那些弓箭對趙兵造成的傷害幾乎忽略不計。
就這樣幾個城門堆積的柴草越來越高,空氣中逐漸瀰漫著油脂的臭氣。這時候,齊兵已經知道趙兵打算做什麼,他們大聲呼叫,祈禱城上的將軍能想出辦法。已經晚了,當柴草堆積到一定的高度,無數趙氏騎兵手持火把奔了過來,他們並不接近城門,離的老遠,藉助馬匹的衝力投出了火把。濃煙四起,臨淄城在燃燒。
古代城門並不如現代城門那樣構造完善,有著潤滑良好的輪軸等體系。熊熊大火之下,固定大門的繩索開始燃燒,不久,幾座大門轟然崩裂……
城門口燃燒的大火阻止了趙兵繼續攻城,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韓兵上場了。當韓兵列陣出擊的時候,韓起微笑著交代自己的家臣:“不要吝惜箭,咱這次是跟趙氏並肩作戰,背靠趙氏,我韓氏會擔憂箭矢缺失了?射吧!儘量射,趙氏的工匠正源源不斷的從河對岸趕來,武子告訴我,絕不會少了我們箭矢的供應。”
韓氏曾在鄭國城下展示了一下聞名列國的韓氏箭陣,有了弩弓的幫助,韓氏箭陣顯得更加犀利。當初,韓起初次上陣,就完全用弩弓壓制住了鄭國守軍,但那次,因為箭矢的消耗量過大,讓韓氏的攻擊被迫中斷。這次,韓起決心讓齊國人看一看,什麼叫“連綿不斷”。
韓起在那裡叮囑自己的家將,趙武好心的湊過來,問:“我曾經跟你說過五段式射擊技術,你計程車兵是否願為我分段射擊?”
韓起大大咧咧點頭:“你我兩家還分什麼彼此,趙氏那點貨我都知道,田蘇回來後,親自訓練他們進行五段式射擊,可惜這次田蘇留在國內,如果他現在在場,親自指揮我家弓兵,也許效果更好。”
效果已經很不錯了,擺出五徹行進行攻擊的韓氏士兵連綿不絕的將箭羽潑灑到齊國城牆上,連續一個時辰的打擊,讓齊國城牆上人煙絕跡。
此時,攻擊進行到下一個階段,趙武悶悶不樂的看著手中傳遞過來的軍情彙報,向韓起說:“騎兵報告,我們已經燒垮了三個城門。齊國人正在拼命向燒垮的城門上填土,他們打算徹底封閉那三座燒燬的城門……如果魏氏在我們手中就好了,冒著煙火突擊,唯有魏氏能做得到。”
韓起稍稍想了想,建議:“如果你不打算由韓氏、趙氏士兵爬城,那就讓許國人去。”
趙武一皺眉:“許國人流血,流的依舊是趙氏的血。”
“那就讓戎、狄人去……”韓起不以為然的說。“城牆上已經清空了,臨淄城不可能在我們面前主動趴下,要攻陷這座城市,總要流血的……武子,我最不滿意的就是你這點,從不肯流自己的血。”
趙武讓韓起說的臉紅,他一咬牙:“那就流吧!臨淄城內傳說是揮汗如雨,揮袖遮雲,人口密集度算是天下第一,而且個個是產業工人。先入城者,賞十戶奴隸。”
此時,臨淄城內,晏嬰正在組織人手用布條繩索編織漁網,打算送到城頭遮擋石塊,正在商議由誰來完成這一艱難的任務時,晉軍的遠端攻擊稍稍停頓了一下,巨石墜地的聲音陡然停止,只剩下弩箭一陣一陣的落地聲……晏嬰一跺腳,大呼:“壞了,晉軍開始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