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頁)
。這個經驗範氏學不會,如今範氏弓兵的試射,居然把一徹弩兵手上的箭全射出去了。這,未免太浪費了。”
孟獻子畢竟不懂軍事,他看出了範氏弩兵和韓氏弩兵的差異,卻不知道差異產生的原因………戰鬥中,軍隊指揮全靠軍鼓的變幻。韓氏能把鼓聲節奏細化到指揮“單徹行”進行試射,也能夠指揮少量士兵試射。但範氏卻沒有細化到這種程度,它們的鼓聲簡單,只能下達“試射”命令,不能告訴士兵具體試射的方式。
孟獻子話音剛落,晉軍鼓聲又變,第二徹行弩箭射了出去,這一排弩箭勉強紮上了偪陽城牆。立刻,晉軍的鼓聲變得細膩,徹頭的盾牆停住腳步,後排逐漸趕上,與前排盾牆疊加,一排排盾牌層層疊疊的搭了上去,形成一面類似烏龜殼的龜陣。
“進入守軍射程了。”粱紇提醒:“幸好我軍弩箭射程遠,從城下射擊,恰好與守軍居高臨下的射程相當。因此,咱們進入守軍射程時,守軍也進入我們的射程。”
偪陽城的反擊也開始了,他們居高臨下,連續不斷的向下射箭。在偪陽守軍的箭雨下,晉軍不慌不忙的按照鼓聲節奏變換陣型,整體的盾牆大陣變換成兩個盾牆團陣。
一聲高亢的鼓聲響過,晉軍盾牆突然撤開,露出了排成密集隊形的弩兵,這些弩兵發出一聲大喊,緊接著,喊聲有節奏的一聲接一聲,每喊一聲,就有一徹士兵將手中弩箭射出。地面上是一浪接一浪的喊聲,天空中是一波接一波嗖嗖飛舞的弩箭,雙方對射的熱火朝天。
“該我們了。”孟獻子揮了一下戰戈,頓時,魯軍兵車從晉軍露出的縫隙中迅猛衝出,他們顛簸的碾過地面上橫七豎八的屍體,快速的撲向城門。成功了,在晉軍弩箭的壓制下,偪陽人根本沒有對魯軍做出反擊,魯軍衝至城下……稍停,偪陽城門被魯軍攻破。
赤犴神色激動,他顧不得繼續指揮,立刻催促左右,駕兵車衝入偪陽。如果說城外是晉軍的世界,依舊陽光明媚的話,偪陽城內就是地獄。赤犴衝進城才發現,偪陽人壓根沒有專心對付城外的部隊,他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對付入城計程車兵………因為偪陽城是有甕城的。
攻入偪陽城的魯國軍隊被擁擠在甕城狹小的區域內,承受著頭頂如雨點般落下的石塊、滾木、箭矢,慘叫聲響成一片。猛士狄虒彌慌忙之中,將一個巨大的車輪卸下,蒙上甲冑,形成一面超大號的盾牌,左手執“盾”右手操戟,還在堅持指揮一隊士卒,繼續與城牆上的敵人對射。
正在此時,城門口傳來一陣吱扭扭的響聲,一道閘門緩緩下降,偪陽人放下城門口的千斤閘了。赤犴舉著手裡的大盾牌衝到魯國猛士狄虒彌身邊,一手指著城門口提醒,同時大呼:“撤退,撤退,再不撤,我們見不到今晚的月亮了。”梁紇也衝了過來,大聲喊:“事情已經無可挽救了(事不可為矣),趕緊撤吧!”
魯國猛士狄虒彌手下,是魯軍唯一成建制的部隊。此時,魯國人其他的部隊都已經打散了。狄虒彌正揮舞著車輪做的盾牌,指揮部下抵擋,他掃了一眼左右,馬上答應:“千斤閘!梁紇,你照看千斤閘,我來斷後。”赤犴剛想爭奪斷後的位置。不巧。一杆箭從城上射下,正中赤犴。赤犴翻身倒地。粱紇顧不得再謙遜了,他一手拖著赤犴,一手揮舞著赤犴的大盾,往城門口突進。
千斤閘已經降下了一半,情急之中,粱紇(孔聖人他爹)用手中的盾牌支住了千斤閘。但頭頂上的閘門實在過於沉重,盾牌發出變形的吱吱聲,梁紇急了,他用腳一撥拉,先將赤犴踢出了千斤閘外,而後兩手一拖,奮力舉起了千斤閘。他居然舉起了千斤閘。孔夫子他爹托起了千斤閘,讓晉國、魯國殘軍逃出了城外……
一個月後,遠在魏地視察魏地防禦情況的趙武接到了情報,他感到這段記述非常眼熟。這不是許多小說中的情節嗎?怎麼魯國人把這段攻城戰記錄到了真實的歷史當中,記錄到《春秋》當中。要知道,作為歷史記錄,《春秋》是中國歷史上最嚴謹的,這樣嚴謹的史書,居然記錄了一段類似小說般的情景。
趙武想了想,暗自讚歎:也許,後來的小說都是山寨了這段對孔聖人他爹的描述。其實我知道,歷史上,真正托起千斤閘的僅此一人,再無其他。當然,也唯有在春秋,人還能托起千斤閘,因為這時的千斤閘做工簡單,實際上沒一千斤重。
稍稍平靜下心來,趙武又暗自琢磨:這段歷史記載至少還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春秋時代,南方小國已經有了甕城結構,而且城門口有了千斤閘。第二,另外,這位猛士狄虒彌也有意思,他居然拆下了車輪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