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頁)
厚厚實實的步兵。簡單,有時候也是一種美。
所謂“箕河”是趙武他們隨便稱呼的。大戎小戎從晉國學會了農耕技術,他們主要的農田在箕。這裡有許多小河叉,水量充沛使得他們無需澆灌,農作物便自然生長。幾條分支的河岔構成一塊形似簸箕的區域,故稱“箕河”。
大戎的國君便把自己的王庭設在此處。王庭前那條最大的河岔成了大戎的水源地。如今,大戎小戎集結在一起,他們依靠河道,砌土為壘,削木為兵,決心狠狠的教訓一下趙氏侵略者。
隔著河道,趙武眺望河對面的戎兵。此時恰好是清晨,河岸上的溼氣形成一道薄霧,將戎人遠處的營地隱藏在白茫茫之中,目力所及處,只能看到一堆堆營壘。河岸邊,無數的戎人三三兩兩的蹲在地上,手裡持著長弓,做出警戒的姿態。這些戎人弓手前面是倒臥的馬。常常有一個戎人蹲在馬頭前,用手輕按著馬頭,防止馬跳起來。
師偃指點著河岸上星羅棋佈的戎人弓手,向趙武解釋:“這是戎人常用的戰術,他們單騎走馬進行騷擾,遇到我們計程車兵,就讓馬到臥下來,而後騎馬的人蹲在馬後,用馬身作為掩體,向我方射擊。因為戰馬身材高大,戰車突進過去,駕車的馬會自覺的躲開這些倒臥的馬,並從兩馬之間的縫隙穿過。此時,蹲在馬身後面的弓手就會射擊我們戰車上的甲士。在這種戰術下,我們駕車的勇士常常傷亡慘重。萬一我方用步兵先攻,躲藏在馬後面的戎人弓手會用戰馬做掩護,阻殺我們步兵的攻擊。戎人的戰馬群常常環繞自己的營地一圈,使得我們無法對之下手攻擊。以前我們與戎人交戰,常常吃虧,就是因為破解不了戎人這一戰術。”
趙武好奇的反問:“戎人一直用這種戰術,我們居然一直不能破解?”
第八十四章春秋人的英雄情結
師偃苦笑點頭。
趙武低聲都囔:“奇怪,遊牧民族雖然騎馬,卻喜歡用步兵方式與我們交戰,他們所謂的騎馬,只是利用馬的移動速度。而與此相反的是,我趙氏卻要用純粹騎兵跟他們作戰,難怪趙武靈王在一百年後,能用騎兵把他們追殺數千裡。”
趙武的低聲嘟囔沒人聽清。他的車右林虎躍躍欲試:“主,我林虎(林胡)多年沒有在這片大草原上賓士了,請允許我擔任左矩的“徹頭”。我覺得武士昆箭術高明,主還是調回身邊保護自己為好。至於我,除了一把子笨力氣,沒什麼特長,所以衝鋒陷陣的事情還是由我來。”
趙武點了點頭,師偃馬上從身上取出竹符,遞給林虎,吩咐:“右矩最先攻擊!虎,你在趙家這麼多年了,也該清楚趙家的軍令,一定要聽令行事。”
林虎興奮的接過竹符,催馬奔向了左矩。不一會兒,武士昆替換回來,他擰著眉望著戎人的陣地說:“不好辦啊!這樣的陣地,除非利用弓弩的掩射,一個個拔除對方的據點,但這麼做既花費工夫,又耗時間。”
對面的戎人發出一聲歡呼,三兩個戎人騎著馬進入了河道,開始向對面的趙軍走來,這是致師。
春秋時,人們的詞彙量少,“致師”這個詞同時有三種含義,一種是派出勇士去敵人陣前挑釁,並趁機攻入敵軍營地,以此顯示本方士兵的勇氣;另一種“致師”則是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由本方派出猛士與敵方猛將進行單挑,尋機逼迫對方最勇猛的軍隊退出戰鬥;最後,則純是文官“致師”,它的意思是:檢閱對方軍隊,衡量彼此勢力,決定是否投降。
前兩種“致師”其含義都是一個意思:我要單挑。第一種致師是:幾個勇士“單挑”敵人全軍。但這種單挑常常帶有偷襲性質;第二種“單挑”通常是王牌對王牌,顯得堂皇而溫文有禮。
三名戎人勇士已經走到河中央,趙武趕緊指點著三名戎人勇士,回頭命令武鮒:“記住對方行走的路線,那地方一定水淺,既然他們的馬可以過河,我們的馬也能過河。”
說完,趙武又拍拍潘黨的肩膀,下令:“給我射死他們。”潘黨鄙夷的看了趙武一眼:“人家是來致師的,你總得讓他們登岸吧!”
師偃也堅決反對:“戎人的虛實我們還不知道,觀察這三名勇士,正好可以衡量戎人的戰鬥力。主上,請光明正大一點。”
趙武一撇嘴:“你們聽說了嗎?吳楚之戰中,楚國的重甲步兵被吳國伏擊,全體覆滅,連大將都被活捉,這說明什麼?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我們必須順應這個時代啊!”
潘黨扭過身去,不理會趙武的嘮叨。師偃則假裝沒聽到,他下令:“前鋒退後五十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