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馬上制住他們,這就是後發先至的一招,用無算應付有算的方法。
在這個時機內,既要預料敵方,又要估量自己;既要預料敵方的變化,又要預料友鄰的變化;既要策動敵方,又要策動自己。
防備於不備,預料於不料,謀劃於不謀,才有全勝的機會。不然,就會陷於“自己只想制住敵方的先機,反而被敵方制住了我的先機。”
這是教訓,如果能用自己實制敵的虛,用自己的長處制敵方的短處,並且籌劃周全,變化於始終,處處都是我制在於先,那麼全天下都會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機會與時間相關,而處世成功者都有守時的習慣,一個約會常常遲到、付款常常延期的人,其信用度必定小得可憐,機會常常在身邊流失。
要考慮到不守時的危害性。每次約會都準時的人,無形中也會增加自己的時間。拿破崙曾經說過,他之所以能戰勝奧地利人,是由於奧地利人不知道5分鐘的價值。而實際上,即使1分鐘的不準時也會讓自己遭遇一場不幸。兵貴神速,拖拖拉拉的軍隊必敗無疑。漢朝張良授兵書的故事就喻示著“誰佔有時間,誰就是勝者”的哲理。神秘老者約張良於某日凌晨於某座橋上相見,張良接連幾次趕到那個地點的時候,老者已先於他待在那裡,老者讓張良回去,另約時間,直到張良在橋上等待老者的那一次,老者才把兵書授給了他。
機會不會等待遲到的人。在處世交友中,你守時,也是守信。有一次,拿破崙邀請他屬下的一些將士來吃飯,到了時間也不見他們的身影,拿破崙就獨自吃起來。在他吃完的時候,將士們來了,拿破崙攤了攤手,說:“很遺憾,中飯時間已過,我們立即辦事。”
很多人因為不準時,而失去擁有高等職位的機會。
範德·比爾特一貫非常守時。在他看來,不準時就是一種難以容忍的罪惡。有一次,範德·比爾特與一個請求他幫忙的青年約好,某天上午的10點鐘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見那位青年,然後陪那位青年去會見火車站站長,應聘鐵路上的一個職位。到了這一天,那個青年比約定時間竟遲到了20分鐘。所以,當那位青年到範德·比爾特的辦公室時,範德·比爾特先生已經離開辦公室,開會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青年再去求見範德·比爾特。範德·比爾特問他那天為什麼失約,誰知那個青年人回答道:“呀,範德·比爾特先生,那天我是在10點20分鐘來的!”
“但是,我們約定的時間是10點鐘啊!”範德·比爾特提醒他。
那個青年支支吾吾:“遲到一二十分鐘,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吧?”
範德·比爾特先生很嚴肅地對他說:“誰說沒有關係? 你要知道,能否準時赴約是一件極緊要的事情。就這件事來說,你因不能準時已失掉了擁有你所向往的那個職位的機會,因為就在那一天,鐵路部門已接洽了另一個人。而且我還要告訴你,你沒有權利看輕我的20分鐘時間,沒有理由以為我白等你20分鐘是不要緊的。老實告訴你,在那20分鐘的時間中,我必須赴另外兩個重要的約會,我也不能讓別人白等。”
準時、準時、再準時,這就是中庸的處世智慧。已故的金融大亨摩根把每一個鐘頭都看成1000美元。許多年輕人處世經歷少,吃虧也少,所以尚不知守時的重要,對於摩根每分鐘是1000美元的話可以不以為然,但是想沒想到,也許到了某一天,你就覺得自己的時間和摩根的時間一樣值錢,甚至比他的更有價值。
要做到守時,就要養成對任何約定的事都按時辦的習慣。準時的習慣也像其他的習慣一樣,要早日加以訓練。納爾遜侯爵曾經說過:“我的事業要歸功於總是提早一刻鐘的習慣。準時是國王的禮貌、紳士的品位和商人的必要習慣,是處世交友的規則。”
脫離實際的空想、妄想沒有好處
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
——《尚書》
人的一生不管做什麼事兒,都得實實在在。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地基為第一;參天大樹搏風雨,紮實根基為第一;穀子低頭笑茅草,豐盈子實為第一;有志之士建功業,充實自己為第一。
然而,在生活中常常有這種情況:有些人胸懷大志,但又有點好高騖遠,總是想入非非,不願老老實實學習,踏踏實實行動。這樣長此以往,便會成為一個空想家,最後什麼事兒也幹不了。
你如果好高騖遠,那就在成功的操作方法上犯了大錯誤。不經過程而直取終點,不從卑俗而直達高雅,捨棄細小而直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