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將這些歷史文化氣息吸收著,將一些曲折的情節也集中起來,然後,再粉墨登戲?而不是單純的奶油小生、千金小姐?
——————(05)電影裡,必須有讓觀眾刻骨銘心的人物——————
一提起《紅樓夢》,人們就會想起賈寶玉、林黛玉。反過來說,一提起賈寶玉、林黛玉,人們就會想起《紅樓夢》。那麼,《牡丹亭》是不是應該將“柳夢梅”與“杜麗娘”再次塑造得更加顯現?
柳夢梅的身份,再次重申,為柳宗元的後裔,身負先祖遺願的落泊書生!這比“另一位柳刺史的公子”好得多,是的,好得很多!首先,柳宗元的聲名遠揚,名人效應,與本部電影尋找極著名的大導演李安合作,思路是一致的!其次,柳宗元的名字一出,愛國熱情立即浮現字幕,特別是現在日本無恥地朝拜靖壇那些戰犯,而全世界那些熱血沸騰、未忘前事的人們都激慨不已!當電影,在好萊塢播放時,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也會受中國人的熱情感染著,甚至覺得柳夢梅是個文人式的英雄!第三,並不緊要,只是遵從原著,如此而已。呵呵!第四,個人的,當我看到“柳宗元”這名字時,眼中總是一亮,對柳夢梅好感倍加!我相信,許多人會與我一樣!其實,這就宛如我將“令狐小說”中的第一男主角,定名為“霍小春”一樣,這讓人想起“霍元甲、霍去病”,想起某些精神!所以,柳夢梅,為柳宗元的後裔,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妙!務請前輩慎重考慮!
柳夢梅,“三場得手。只恨未遭時勢,不免飢寒。”這也是湯顯祖自己的感慨。
杜麗娘,杜太守的千金,身份不凡,喜繡,後來受命讀經史,既有女子的靚態,又有通曉世事的內在。讀書一則,在當時是極先進的提倡,抗衡著“女子無才便是德”。可以說,這是湯顯祖對女權主義的支援!同時,杜麗娘開始的不喜歡經史,也隱約表現出湯顯祖略感“讀了聖賢書又如何”的幽怨,後來,寫杜麗娘讀了,又暗示著湯顯祖信念還在。
當杜麗娘夢到一個牡丹亭,境象甚是優美奇麗,這是故事第一個轉折點,也是必須著重筆墨的片段!在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中,虛竹與西夏公主也有這麼相似的夢幻。情節上、場景上,是否可以比較一番,再加潤色,加深那份迷離的夢幻情緣?對於我,我只喜歡清雅的場景。但是,做為一部要吸引人的電影,而且是李安的,自然免不了纏綿鏡頭。在這裡,提議纏綿鏡頭要以清雅為主調,免得讓觀眾以為這兩個主角都是色鬼,而不是至聖情痴,甚至打擊了我最開始提出的“治心藥”主旨!具體手法,例如以絲綢飄動、百花嬌豔,等等,來朦朧地表現……
直到自遺寫真畫,那個鏡頭,是不是杜麗娘在案前,手持墨筆,輕描淡染?記得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幾次作畫或音樂的場面,極為壯觀,頗有藝術感。當然,杜麗娘的女子風姿,與唐伯虎的揮灑激烈,自不相同。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與李安的凝重深沉,也不一樣。但是表演藝術的境界,卻可以舉一反三?例如花仙或百鳥前來欣賞、羊毫筆尖中鋒沿著素白宣紙慢慢勾勒著,等等手法,不知李安導演會否喜歡?
杜麗娘因夢為情而亡,魂又縈繞夢裡邂逅的地方……在這裡,第二次出現纏綿場景。這時的場景又與初時不同。初時是少女清純,現在是魂影迷離。這讓我想起《靚女幽魂》的系列幾部電影!是否考慮從略帶半分嬌豔的聶小倩(王祖賢)身上吸收多些魅力?
另外,春香與杜寶、甄氏等,雖然不求變,但是有可能的情況下,映襯的角度也要設計得更妙些。
“陳最良,青春版讓他做了太監,串起了大結局中皇宮內外的戲;但在電影中,就不必這樣來設計這一人物。”這樣也好,避免弄成宮廷戲。
“李全楊婆,這倆人的戲應該保留,可以設計為插科打諢的喜劇人物,他們與老儒生陳最良的詼諧,小丫環春香的快嘴,形成性格反差,增加人物色彩。”這是甚為重要的點綴,一則可以映襯主角人物的形象,二則可以添多些輕鬆的戲份。就像大宴會中,菜餚雖多,終究要添上幾碟地豆、鹹菜。
有人物,就必須有演員。選取什麼演員合適呢?
像張亞鵬去演《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這永遠是我所不認同的。為什麼不認同呢?因為就算旁邊的鼓風機吹得再起勁,衣襟長髮再飄逸,他那一臉的渾厚呆澀、一腔的漏風話,越是勉強地裝出豁達,一切越是顯得造作!這並不是張亞鵬的錯!如果,請他演郭靖,那份“別人練一遍就成,我練十遍百遍”的精神,必將活靈活現,令人如遇郭大俠!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