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就散佈兒子精神方面有問題的說法。說溫敏之從小不可思議的愛乾淨,明明一雙手是乾乾淨淨的,他可以擦五六遍肥皂,洗上半個小時。他又可以專注的盯著某一點,痴痴地一直走到頭碰電線杆。父親那種痛不欲生而又思前慮後的表現,讓到廠裡去為溫頭送行的知青看了心裡難過莫名。只有小妹妹,在見到溫頭屍體的一刻,撲在哥哥屍體上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家中失去四人的悲慟集於一身,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廠方同意了粟克棟的意見,按意外事故定性(凡是事故廠裡是要負一定責任的)。溫父鬆了口氣。下葬之前廠裡問他們有什麼要求。溫父哪敢還有別的要求,原來只指望說兒子屬於精神不正常出的問題就好,現在按意外事故定性就已經是意外之喜了。還是粟克棟覺得不過意,提出火化時給他穿一套廠裡發的新工作服,承認他是廠裡職工,圓了他的招工夢。廠方也鬆了口氣,趕快答應了。
事情過去三十多年了。今天再來追問死因已經毫無意義。過去的政治壓力早已不存,判斷是非的標準也早已顛倒。現在就是有人說他是自殺也無損溫頭在認識他的人群中的形象了。在這種自由的空氣中,我要說,最接近真相的推理,是他父親和粟克棟兩種說法的結合。溫頭也許是有點點神經質。生活中我們往往可以見到一種人對某件事懷著執著的注意,一定要探個究竟,鬼使神差讓他一步步走入險境,一失足,跌入萬劫不復。這在心理學上是能找到解釋的。
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在事故發生之後,最應關心的首先是安撫在世的親人,而不是政治定性。一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社會就恰好本末倒置,漠視生命,哪怕人命關天,首先注意的是這件事的政治定性,從而給活著的人造成新的威脅。這樣一種畸形的社會觀念希望它一去不返。我們的社會永遠應該以人為本。
興豐的知青至今都記得粟克棟。人們永遠感謝他為知青仗義執言。
待續 第十三章 吉祥三寶:招工招生病退 63、書薇鎩羽而歸。 最好的txt下載網
63、書薇鎩羽而歸
知青下鄉最終是為了什麼?上面的說法一直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改造客觀世界。這當然沒人當真。現在知道主要是緩解就業壓力;遣散紅衛兵(1968年毛對北京五大紅衛兵領袖說,現在是小將們犯錯誤的時候了,當心紅衛兵走向自己的反面。這實際就是打招呼。紅衛兵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當年我們當然不會去想這些深奧的問題。我們不是自覺下鄉。從來沒有想過紮根農村,我們下鄉日思夜想的是回城。這就是我們的目的。知青回城只有三種方式:招工、招生、病退。可說是知青的吉祥三寶。
63、書薇鎩羽而歸
最初的招工從1969年就開始了。我們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青中只要還有紅五類在就不會考慮我們的問題。所以當第一批開始走時,我甚至沒有感到對我有什麼震動。隨後幾年陸續有人走,震動也不是挺大。因為畢竟還是留在鄉里的人多。這人就怕成少數。
書薇倒是早在1971年被招工撞了一下腰。
那年10月,因為縣裡要組織個什麼比賽,公社便又組織紙廠人馬(原菌肥廠,此時我在沅陵零一三)搞起了宣傳隊。
一天晚上在公社演出過後,書薇正在後臺卸裝。有人站到她跟前,問:“剛才演李奶奶的是你吧?唱得不錯,你舞跳得也不錯。”書薇停下擦油彩的手,看看說話的人,並不認識,以為是縣上或區裡的幹部,就不言語,只是笑笑。書薇跟生人不是很有話說的人。仍舊去擦臉。雙方沒說幾句就散去了。
回紙廠的路上,羞琴、王雨農、小董等知青在談論一條訊息,說省化工研究所到公社招工來了,已經要了某某某,……。書薇一聽,心裡一亮,立刻想到,莫非……但她也沒跟別人講,只是暗中盼望。
第三天,好事降臨了。他們在公社排練時,那個帶有幾分書卷氣的幹部又來找她。這回他是徑直開口,介紹自己是省化工研究所的,來招工,因為所裡也想成立一支文藝宣傳隊“正想找你這樣的,你看怎麼樣?”書薇當然願意。招工的人囑咐她:“你先不要在外面講,這事還有些手續要辦,什麼情況明天你到縣裡再找我。”
過了一天,書薇遵約來到常德,找到招工幹部住的招待所。這次沒有要報喜的樣子了。他見書薇進來,只是輕聲地讓座、倒水,卻半天不出聲。書薇只好靜坐。他終於開口了:“你……你……是跟媽媽姓?你……你……父親姓羅?……情況是……是這樣的……”
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