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並不在意,有一次,他請宮人叫兵部尚書王權出使遼國,王權出身名門,還保留有書生氣,向宮人道:我已老朽,怎能向荒漠中的帳篷雙膝下跪!擺明了拒絕出使受辱。石敬瑭對耶律德光是病貓,對軟柿子可是老虎,他立即發威,將王權撤職。但遼國還得有人去,於是同平章事馮道再次出馬出使遼國,這馮道可是五代亂世最有名的政壇不倒翁,屬N朝N代老臣,前後侍候過數位性格各異的皇帝,早就練成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只要他到遼國去,總能將耶律德光及其親信哄得開開心心,更重要的是馮道並不以與遼人打交道為恥,他有他的一套價值觀。由於馮道的協調功力一流,到後來,晉遼之間的重要出使任務都由馮道一人包圓了。
綜上所述,對於遼帝國和耶律德光本人,石敬瑭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了最強烈的孝心和愛心,在他在位期間,後晉與遼國之間沒有發生過什麼大的爭執,他們父子之間也沒紅過臉。對於這些事實,耶律德光沒法不滿意,為此,他屢次阻止石敬瑭以“臣”自稱,要他稱“兒皇帝”便可,這充分表明耶律德光已將石敬瑭視之為耶律家族的一員,大家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第二十一章 危機四伏(一)
經過石敬瑭多管齊下、多措並舉的針對性治理,後晉王朝稍顯安定局面,然而,有幾顆定時炸彈卻始終埋藏在帝國內部未被排除,一旦同時引爆,後晉帝國必將被炸得四分五裂。這些炸彈不是來自民間,老百姓剛過上幾天安穩日子,還不到揭杆而起的分上。也不是來自官僚階層,這些人平日光練一張嘴,縱有不滿也沒本錢謀求叛亂,更何況石敬瑭並未虧待他們。更不是來自遼國,石敬瑭把遼國上下都侍候得舒暢不比,將他推翻了,今後上哪去找如此有孝心的乾兒子,所以石敬瑭有時藉口說老百姓太窮,無法付滿當年的年貢,耶律德光對此也沒有認真追查,在石敬瑭當皇帝的期間,兩國一直相安無事。
這些炸彈就是後晉王朝內部那些桀傲不馴的藩鎮,藩鎮割據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在石敬瑭建後晉之前,五代中後梁、後唐中多數皇帝都是出身藩鎮,最後也都被藩鎮推翻,地方勢力坐大後,以下犯上便成為一種傳統。
後晉成德節度使安重榮系最早歸順石敬瑭的地方大佬之一,他曾公開發表過令最高統治者心驚膽戰的言論:當皇帝這件事,只要兵強馬壯,誰都可以幹。安重榮的言論雖然粗糙,但卻是樸素的真理,在比拼誰的拳頭大的年代,持有安重榮這種觀點的地方豪強絕不在少數,只不過他們中有的不如安重榮有文化,總結不出怎麼言簡意賅的精闢觀點,有的則比安重榮有文化,知道槍打出頭鳥的典故,光練不說。對安重榮這類人的心態,石敬瑭是心知肚明,他本人也曾是他們中的一分子,有鑑於前科,石敬瑭雖然內心存有猜忌,但總是外懷寬容,一味安撫縱容這些豪強大佬,輕易不招 逼迫他們,或貿然做出移鎮移防之類的決定,就怕把這些人找由頭反叛。
有一次,青州節度使出缺,石敬瑭打算將同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調任青州節度使,從傳統上講,青州比山南東道重要,調任算是重用,但安從進卻不領這個情,他回奏道:只要把青州移到漢江以南,我就去就任。這話擺明了要抗命,安從進不願調任是有原因的,山南東道有漢江、長江之險,安從進雖然屬於第一批歸順石敬瑭的大佬,卻始終懷有異志,他恃江為險,大量招募亡命之徒,擴充軍隊,又公開劫掠過往的商旅的財物,截留南方進貢的貢銀,擴充軍需。由於存有極大的政治野心,他自然不願離開經營多年的地盤到外地就任。安從進公然抗命,石敬瑭也深知安從進有反心,卻沒有追究其抗命之罪,不調就不調,他是怕將安從進惹急了,逼反了,當年他就是把李從珂要調他的職作為起兵藉口之一的,當然,安從進不用逼也會反,但至少不是現在,到時候真反了再說。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十一章 危機四伏(二)
又比如天雄節度使範延光,雖然很早就投降了石敬瑭,但從來就不跟他一條心,作為原後唐的前同事,範延光與趙德鈞一樣,對石敬瑭很不服氣,認為他不過沾了遼國的光,又有好運氣才當了皇帝。但鑑於趙德鈞反石的下場並不太好,實力不如趙的範延光並未輕舉妄動,而是就地在後晉帝國內替伏下來,以圖日後。
範延光是個很迷信的人,曾有個相面術士說他日後可以當皇帝,他就信以為真,一門心思研究怎麼當皇帝。範延光同時也是個很難看的人,因為得病的原因,他的頭髮全掉光了,他的老婆則是個跛腳,有手下人勸他道:古往今來可曾有過禿頭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