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契丹國的民族成分中也曾加了大量漢人。耶律德光不光是傑出的軍事家,也是有頭腦的政治家,為了懷柔燕雲十六州地區的漢人,他把民族色彩濃厚的契丹國改國號為大遼國,採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南北兩面官制度,分治漢人和契丹,他親自從虜掠來的中原知識分子以及降將、降官中挑選有能力的人才治理漢地、漢人,又將幽州改稱為南京、雲州改稱為西京,打算將燕雲十六州建設成為南下進取中原的永久基地。
耶律德光新收的乾兒子石敬瑭當然明白乾老爸的野心,但他目前只想著擺平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於今後會發生何事,就顧不了許多了。為此石敬瑭將維繫晉遼特殊關係作為外交工作的第一要務,重點遵循兩條原則:第一,要儘量讓耶律德光高興;第二,如果耶律德光不高興,請參照第一條。從孝子的角度看,石敬瑭這兩條都執行的相當到位,具體事例如下:
一是呈獻尊號。契丹改為大遼,原契丹國上層建築的各種稱號也要跟著改,石敬瑭抓住這個機會,分別替耶律德光以及耶律德光的老孃述律太后精心準備了皇帝和太后尊號以顯示孝心,都是些世上無雙的無比尊貴字眼。為了表示隆重和敬重石敬瑭特地指派左僕射劉煦和同平章事馮道作為冊禮使,帶領由大批衛士和車馬組成的儀仗隊,專程前往遼都臨潢府舉行呈獻大典。耶律德光雖說也算一代雄主,必竟長居北地,對中原地區的這一套典儀文化不太熟,見石敬瑭因自己改個國號竟然搞出如此多的花樣,感覺好極了,對此非常開心。
二是謹守本分。石敬瑭每次與遼國有正式公文來往,都採用呈遞奏章的上行文形式,自己一律稱臣,對耶律德光一律稱父皇帝,這種稱呼形式是有講究的,說明於公方面,後晉是大遼的臣屬,於私方面,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兒子輩。而每次有遼國使節前來時,石敬瑭從不在大殿接見,而是特意到旁殿接受詔書,充分展現了以下對上的禮節。
三是呈獻財物。石敬瑭當初曾經承諾奪取中原後每年向契丹進貢綢緞30萬匹,現在皇帝當穩了,承諾當然也要兌現。後晉每年都依約向遼國進貢30萬匹綢緞,除此之外,每逢遼國皇室的婚喪嫁取、紅白喜事以及遇到契丹族的傳統節日,後晉還要加送遼國金帛禮物,在晉遼之間的官道上,運送財物的車隊常年絡繹不絕。然而以上這些還不夠,石敬瑭還另有一份VIP送禮名錄,名單包括述律太后、耶律皇族核心成員、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以及當權的遼帝國高階官員,這些人每年都能定期收到石敬瑭送上的大量金銀珠寶。。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十章 當個好兒子(二)
石敬瑭小心翼翼,以十分的恭敬來事奉干爸,耶律德光當然沒話說,但也帶來了副作用,那就是縱容、助長了遼國的囂張氣焰,遼國的行政官員無論官職大小、身份高低,都極度蔑視“兒皇帝”政權,例如:遼國向後晉索取財物,稍有一點不如意,遼國就派人來責備,當面喝斥後晉官員,就象罵孫子一般。更有甚者,對後晉的內政事務,遼國也大肆 干預,指手劃腳。
例如:原後梁義武節使度使王處直的兒子王威,曾逃入契丹避禍,契丹收留了他,多年後,正好後晉義武節度使出缺,耶律德光就派使節傳話給石敬瑭:請按遼國的制度,讓王威繼承老爸的故土。耶律德光居然插手後晉重要官職的任命,屬於嚴重干涉內政的行為,更何況王威已是在外國流亡了十餘年的人,一下子就空降回來當大官,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石敬瑭感到有點為難,也有些不情願,他就寫信向耶律德光婉轉說明道:節度使是極重要的位置,依照中原的辦法,必須先從刺史幹起,歷練團練使、防禦使崗位,最後才能當節使度。我建議可以先請王威回國,逐級升遷。見到向來聽話的乾兒子竟然拒絕老爸的要求,耶律德光不高興了,再派使節到後晉直接質問石敬瑭道:請問你從節度使升到皇帝,中間隔了幾級?這質問相當有水平,言簡意賅,直接打臉,切中石敬瑭要害。石敬瑭無言以對,但他十分擔心如果完全照耶律德光的意思辦,今後這種事將層出不窮,為此他只得派人向耶律德光及其左右親信獻上大量金銀表示認錯,請求遼國給他留點面子,同時提出了替代方案:王處直的侄孫王廷胤正在後晉為官,可以將他調任義武節度使。耶律德光收下禮物,怒氣才稍稍平息,算是同意了石敬瑭的替代方案。
此外,遼國使節到了後晉,被待若上賓,而後晉使節到了遼國,遼國官員卻倨驕傲慢,頤指氣使,將其當作僕人使喚。後晉朝野上下都認為這是極大的羞辱,許多人都不願出使遼國受氣。但石敬瑭卻對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