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萬歲爺明鑑!”
“著司禮監下詔吧。盧九德暮氣太重,呆在鳳陽確實不妥,不過畢竟是先帝身邊的人,送去南京養老也是不錯。對了,王品在都知監如何了?”
王承恩趕忙跪下來,“王品出任都知監僉書已經兩年,這兩年辦事還算穩妥。”
“讓他走一遭吧。鳳陽和皇陵的鎮守中官不能空缺,就讓他一肩挑起來吧!路振飛在鳳陽也不容易,聽說城牆已經開始重建,明年大約就能有個樣子,讓王品從旁協助一下,儘快將鳳陽穩定下來。做得好的話,將來和路振飛一起去江淮!你一手調校出來的人,朕還是信得過的!”
王承恩語帶哽咽,跪在地上,連磕了三個響頭。“奴婢代王品謝主子天恩!”
“年輕人心性不定,犯錯是難免的。朕雖然忙於國政,但很多事情也瞞不過朕的眼睛,王品和懷德都是跟著你從潛邸一路來到宮裡。這麼多年,你一直壓著他們,不外是擔心他們受不住宮裡某些人的挑唆,辦了錯事。”
崇禎嘆口氣,站起身,走下臺階,親手將王承恩扶起來。“可你也不想一想。誰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志氣高揚,誰不想搏一個前程出來。王品便是壓得狠了,才有些急功近利。這兩年,在都知監做些實事,人沉穩多了,是該出去歷練歷練了。懷德年紀還小,再留在朕身邊幾年,等時機合適,朕都會委以重任!”
王承恩泣不成聲,“主子的恩典,奴婢一輩子都記得!萬歲爺,奴婢也不是不願意放下面這些小的出去做事,可萬歲爺操勞國事,吃不好睡不好,這身邊再沒有些合用貼心、知冷知熱的奴才伺候著,這讓奴婢情何以堪啊!”
一句話,說得崇禎的眼圈也有些微紅,笑著拍拍王承恩的肩膀,“你個老貨,動不動就惹得朕心裡也不好受!”
崇禎和王承恩兩人一來一往,似乎渾然忘卻了一邊的駱養性。
駱養性匍匐在階下,心裡卻是翻江倒海。眾人皆道曹化淳和高啟潛如何風光,可真要說簡在帝心的,眼前的王承恩如果要佔次席,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看見沒,片刻的功夫,手下的兩大心腹宦官,王品和懷德都有了錦繡前程,看來自己這一寶還真是押對了!”駱養性暗自慶幸。
駱養性不是傻子。崇禎話裡話外的意思已經透露出對路振飛的信任,錦衣衛廖永堂不管是真通敵還是假通敵,這次的黑鍋是背定了。所以此行的基調等於是已經定下來了。關鍵是如何向曹化淳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交待。
廖永堂可是走了他的路子才升任千戶的啊!
想起這些齷齪事情,駱養性頓時腦袋大了兩圈。
第四十二章 內宮風雲
小小的一個鳳陽,一時間牽動了內宮中無數人的心,駱養性疾奔乾清宮求旨意的同時。司禮監同樣是來者絡繹不絕。
鳳陽皇陵鎮守中官石應詔因為凌虐宗室,被下詔處死,空出來的位置讓內廷二十四衙門的不少人為之眼熱不已。職位是荒僻了一點,不過總比守在這禁宮大內苦熬要舒服的多,一些職司不高的宦官便動起了心思,這些天有不少人打著各種旗號匯聚到秉筆太監曹化淳這裡。
但這位內廷的第一人,這些天的心情並不好,因此不少人都吃了閉門羹。
石應詔不明不白的死在鳳陽,且不說,皇陵鎮守中官的位置突然空缺,曹化淳措手不及,手邊並沒有合適的人選去填補空白。單是說,唐王朱聿鏼那裡便很難交待,雖說只是一介藩王,手無實權,可以所以揉捏。
但這一年來,曹化淳可是沒從朱聿鏼那裡少拿了實惠,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便是這個道理。都在大明朝廷的這一畝三分地上混,拿了錢不辦事,曹太監始終感覺有些過意不去,長此以往,自己的權威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一個小小的高牆衛百戶,居然攪得鳳陽天翻地覆,石應詔那個傢伙還煞有介事的來信要調查他的背景,言及此人不簡單。曹化淳卻不以為意,一個王府家將出身的小子,能有多大的背景,只能說明石應詔此人手段太差。
可石應詔的死訊傳來,讓曹化淳當時便捱了一悶棍。一定是路振飛從中作梗,還有那個盧九德,看似忠厚老實,實則拜到了王承恩那個傢伙的門下。兩個人看似無害,實則都是扮豬吃老虎的角色。這便是曹化淳的定論。
在司禮監衙門實在是覺得氣悶,曹化淳便出宮回到了自己的私宅。這裡知道的人並不多,曹化淳正可以躲個清靜,想一想下一步該如何籌劃。朱聿鏼那裡確實需要一個交待,還有鳳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