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2/4 頁)
芝龍並不熟悉,但一聽鄭鴻逵關於其人的介紹,便足矣證明此人無非是個牆頭草而已。此次代表清軍前來黃州府,看來是有大事要談。
經過了鄭彩兄弟的事情,鄭鴻逵已經變得謹小慎微了許多,面對著這位手段高明、心狠手辣的兄長,鄭鴻逵卻是絕對不敢和楊士聰有太多的交談,這樣的事情,知道的越多,對自己卻是沒有好處。
看著鄭鴻逵果斷的搖搖頭,鄭芝龍只能是點點頭。這段日子以來,鄭家也派遣了不少人手潛入北地,將各種各樣的訊息傳回江南,為的便是為日後的戰事做準備,李自成是喪家之犬,不足為懼,但已經佔據了北方巨大部分割槽域的滿清卻是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龐然大物。既然人家主動派人前來接觸,但總要見一面,瞭解一下原委才好。
出乎意料的,見到的楊士聰並沒有破家毀國之後的悲慼神色,相反,其人卻是一副志得意滿的小人嘴臉,這第一面,便讓鄭芝龍對其有些鄙夷。
一番客套之後,楊士聰便迫不及待的進入了主題,“敢問侯爺,如今大軍雲集湖廣,剿滅流寇之後,下一步貴方是如何打算呢?”
鄭芝龍自顧自的喝茶,卻是沒有理會楊士聰的提問。其實,在她的心裡,也確實並沒有下一步的打算。如今隆武朝廷看似新朝甫立,生機勃勃,其實甘苦自知,整個朝廷的運轉和兵馬的整備,全是鄭家在一手操持。剿滅李自成之後,是繼續北上還是見好就收,到現在,鄭芝龍也沒有下定決心。
繼續北伐,收復失地,無疑對鄭芝龍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但揹負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清軍不是流寇,戰力不可相提並論,一旦戰事遇到挫折,受到實際損失的可是鄭家,與朝廷沒有一點干係。鄭芝龍是海商出身,賠本的買賣,他可是絕對不願意去做的。(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七章 禍水東移
對於鄭芝龍來說,如今的朝堂軍政要務,和海上的生意並沒有什麼區別,所求的便是一個“利”字。
石井鄭氏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鄭芝龍功不可沒。更因為如此,他也想將手中的榮耀和權勢保持的更久一點,他還有兒子、 孫子,鄭家的煊赫應該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就如同當年的英國公府一般,世代尊榮,與國同休。
其他的東西,倒顯得不是那麼緊要了。無非是鄭家前進過程中的籌碼,一切都是有得談的。
“身為大明臣子,收復失地,還都北闕,確是朝廷的第一要務!流賊危害社稷十餘載,如今已經到了該平復的時機了!”該有的態度還是要有的,從獲得官身的那一刻起,鄭芝龍便知道,做官的人,說話和做事是要區別對待的。
楊士聰也未著惱,淡淡的一笑。相比較而言,楊士聰當年曾經追隨的周延儒等大佬,鄭芝龍還還遠遠未能企及他們的水準,僅是那一瞬間,楊士聰便已經捕捉到了他眼中的閃爍不定。
“侯爺說得極是!”楊士聰點頭稱是,“攝政睿王爺也是這個意思,當初李自成攻陷京師之後,禍亂中原,吳三桂將軍等人心懷大義,向我滿洲求援,睿王心憂天下,這才統軍入關,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將流賊趕至荊襄。臨來時,睿王曾經千叮萬囑,便是吩咐下官一定要將他的意思準確無誤的告知侯爺,明清之前的那些恩恩怨怨,便讓它隨風散去。如今要向前看才是啊!”
“不知睿王爺說的‘向前看’是怎樣一個意思呢?”鄭芝龍問道。
“我大清入關以來,連克京畿、河北、山陝之地,如今就連甘肅寧夏也望風而降。為追剿流寇,我大清八旗精銳傾巢而出。連年的征戰死傷無數。如果侯爺輕飄飄的一句話說出來,便要讓我八旗大軍退回到關外去,那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別說滿朝親貴文武不答應,就連八旗軍中普通士卒也會頓生不滿。”
鄭鴻逵冷哼一聲,“難道這便是大清佔據我祖宗陵寢之地的理由嗎?我朝隆武皇帝剛剛繼位。任用賢良、勵精圖治,如今大軍雲集湖廣、南直隸,剿滅流賊只是朝夕之間,大清如果執意不肯退出我大明疆域,那我大明也不惜一戰!”
楊士聰連忙擺擺手,“侯爺卻是誤會了下官的意思,我大清是認為,連年征戰,貴我雙方都是精疲力竭。百姓也需要休養生息。目下最緊要的是將流賊連根拔起,不能再給他們以死灰復燃的機會,相信這一點便是貴我兩架的共識所在,其餘的大可以慢慢相談嘛!”
鄭芝龍和鄭鴻逵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面容同時放鬆下來。楊士聰接著說道:“但有一點,下官卻是與兩位侯爺說清楚。明清今後如何相處、疆域如何劃分,自有雙方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