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2/4 頁)
,如今執掌國戰,此生已無所憾。你們軍情處這些年來,在軍中和朝鮮軍中派遣的人馬也是為了以防萬一,定國所為所思,大帥一清二楚,去信說明,卻是大可不必了。”
肖元騰看李定國如此堅決,便不在相勸。又說起如今山海關的戰事,大順軍敗退之後,幸得李巖率領右翼軍團拼死抵抗,才使得大順軍主力和李自成全身而退。前些日子得到的訊息,李自成已經撤退至京師,李巖和後來趕來增援的劉方亮所部節節抗擊,清軍卻也沒能順利的逼近京師附近。
只是不知道關外的訊息傳到多爾袞那裡,他會做出什麼樣的決斷。但是可以確定,隨著李定國出兵關外,天下大勢將產生不可估量的轉變。
李定國是流寇出身,雖然對朱平安忠心耿耿,但卻對現在義興朝廷沒有什麼歸屬感。朱慈烺登基已經月餘,去始終沒能將南京朝廷的大權順利的掌握在手中,身邊聚集的李士淳等人也不過是一些能力一般、見識短淺的儒生而已,加上和東林黨人關係密切,整個朝堂上,原先南京六部衙門的官員被大肆攻訐,東林黨人卻是上躥下跳,不亦樂乎。
軍政則更是一團亂麻,北伐之戰已經打響,總督諸路兵馬的孫傳庭和史可法在河南孤軍奮戰,除了山東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援之外,傭兵二十多萬的左良玉和劉良佐、黃得功卻是按兵不動。這樣的北伐還能得到什麼樣好的結果?
相比較之下,福建的鄭芝龍卻是分外的積極踴躍,連續上了幾道奏疏,請求督率鄭軍水師沿長江北上,參與北伐。不過,朱慈烺卻是興致索然,並沒有對鄭芝龍的熱情抱有多少的興趣。
不過,就在此時,福建卻忽然傳來了鄭家內亂的訊息。(未完待續。。)
第六十三章 兩鄭之爭
十一月十二,鄭鴻逵和陳鼎星夜疾馳,風塵僕僕地從南直隸趕回福建安平。進入安平安海鎮的時候,鄭鴻逵和陳鼎已經是疲憊不堪,但看到城內戒備森嚴的態勢,兩人的心頭俱是一沉,整個身軀都是一陣陣發冷。
到了鄭家府邸,鄭鴻逵翻身下馬的時候,便差一點委頓在地,在陳鼎等親隨的攙扶下,不等侍從通報,便直接闖進了鄭芝龍的議事廳。
鄭芝龍的府邸建造於崇禎三年,花費了將近半年時間才告竣工,佔地達到一百三十餘畝,緊鄰安平橋,從建成之日起,便是鄭芝龍集團的核心所在。
鄭芝龍今年虛歲已經到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雖然是在自己的府邸,可依然是一身鮮亮的山紋甲冑,頭髮梳攏的整整齊齊。在議事廳內的其他人不多,鄭芝龍麾下的大將梁立、黃廷、洪旭、甘輝、黃昭、蕭拱辰赫然都在其中,旁邊則是鄭芝龍的兒子鄭森、鄭襲,角落中還站著鄭芝龍的心腹將領施福,但此時,施福卻是一副如喪考妣、心神不定的神色。
鄭鴻逵和陳鼎腳步沉重的進門的時候,鄭芝龍正在溫言撫慰施福,“你也不必想那麼多,我石井鄭氏能有今日,你施福功不可沒。我鄭飛龍是個恩怨分明的人。鄭彩、鄭聯兄弟聯合高埔鄭氏,佔據廈門,想要篡政奪權,未免打錯了算盤。你且放寬心,你大兄和一眾子侄只要幡然悔悟。我是斷斷不會傷了他們的性命的!”
施福如夢大赦,連忙跪下叩謝。
鄭芝龍這才轉向喘息未定的鄭鴻逵和陳鼎。他衝著陳鼎擺擺手,“陳教諭。你是個讀書人,今日之事想必不喜,一路奔波,你還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這……!”陳鼎一時無言已對,只好告辭回去。
“曰漸!”鄭芝龍的語氣陡然間變得嚴厲起來,“你賓士千里而歸,莫非是要為鄭彩兄弟求情嗎?”
“兄長!”鄭鴻逵頓時有些不安起來。“我福建鄭家分支眾多,尤以石井、高浦為尊,鄭彩兄弟雖然佔據廈門。但這麼多年來卻是謹奉兄長號令,並未有背叛之事啊!”
“曾德一事,施琅不過是按照軍法從事!並無不妥,施琅也是兄長您看著長大的。其人魯直無私。眼中揉不得沙子,那曾德也確是觸犯了軍規,理應……!”
“四叔如此說,倒是父親和我等無事生非了!”鄭森在一旁陰陽怪氣的說道。
鄭鴻逵連連擺手,“大郎確是誤會了,四叔哪有這個意思。”
鄭芝龍冷哼一聲,“行了,曰漸。你是個讀書人,平日裡和鄭彩兄弟走得近。原也無妨,但在大事面前一定要看得清、站得穩!”
“鄭彩兄弟雄踞廈門,佔據九龍口,倭國的生意倒是被他們奪去了十之七八。這些年,他們麾下的兵馬與我石井鄭氏相比不遑多讓,表面上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