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頁)
有上皇的寵愛在身,縱使母后遇見貴太妃,也不得不避其鋒芒。有始及終,母后這個皇后一直都做得心驚膽戰,不能安心,生恐哪一日被廢。直到作了上皇后才罷了,畢竟史書上只有被廢的皇后,還沒有被廢的皇太后。
貴太妃生有三皇子,因為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幼年夭折,長大成人的三皇子雖然排行為三,實際上是上皇膝下的皇長子。哪怕母后膝下有他和六弟兩位嫡子在,可是朝中請求立皇三子為太子的呼聲依舊很高。至於十一弟,身為上皇最寵愛的皇子,又是嫡出,朝堂上請立他為儲君的聲音也不是沒有。反倒是他這個一樣身為嫡出,作為十一皇子長兄的五皇子不怎麼著眼。如今他奇峰突起,從視下一任帝王非他莫屬的三皇兄和十一皇弟手中“搶走”皇位,這讓他倆怎麼甘心!
十一皇弟也就罷了,雖然有上皇和母后的寵愛,可是也正是這份寵愛,加上年輕,讓他為人嬌縱,行事張揚,經過義忠親王之事之後,手中剩下的那點勢力還不足以威脅到他。但是三皇兄就不同了。三皇兄經營多年,內有貴太妃,外有世家,兩廂呼應,讓他不能安睡。只是他這位三皇兄甚是奸猾,雖然心中對他登位不服,可是面上卻擺出一副忠心不二的模樣,偷偷的鼓動手下給他找麻煩。這種情況下,縱使他想對三皇兄動手也得明明白白的抓住他的尾巴才行,否則,一個殘暴不仁,擅殺手足的名聲跑不了了。他雖不像上皇一樣那般愛惜名聲,可是也不代表著他就願意揹負不屬於他的罪名。何況上面還有上皇護著,貴太妃又時不時的吹枕頭風,他就是想向三皇兄動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想到自從登基以來,上有上皇不放權,下有兄弟掣肘,想做什麼都難以做成的處境,皇帝極其鬱悶的道:“哼,真當朕這個皇帝當得舒心自在似的。換他們坐上來試試,看看這個皇帝是什麼滋味!若非上皇將重任交付與朕,朕又何嘗願意做這個勞心勞力的皇帝,朕倒巴不得做個閒散自在的閒王呢。”
陳大人從潛邸就跟著五皇子,哪裡還不知道五皇子的心思,不做皇帝,誰信呀!因此他對於皇帝的牢騷只當沒聽到,繼續道:“權貴之勢雖然盤根錯節,但是並非鐵板一塊,只是陛下急於求好的行為讓他們團結在了一起。陛下要想打破他們聯合之勢,除了在朝堂上想辦法分化拉攏之外,也可以從後宮入手。陛下這次在後宮大肆分封世家權貴出身的女子,有兩個好處,一是為了迷惑他們,表明沒有和世家豪門作對的意思;二是為了緩和陛下和世家權貴之間的矛盾。再則陛下這次廣封后宮,將那些家裡名頭挺響,但是並沒有實權的二等人家出身的女子封在高位,這樣一來,出身一等人家的卻屈居她們之下,心中必然不服,到時爭鬥起來,可就不僅僅是後宮的問題了。”
皇帝一聽,拍手叫絕,道:“正是如此。”後宮女子的位份高低不僅僅由皇帝的恩寵決定,她們身後的家族勢力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貴太妃為什麼在母后面前那麼猖狂,不僅僅是因為上皇的寵愛,還因為無論家世還是出身,都要優於母后。轉念一想,皇帝又猶豫了,道:“可是若是那些豪門權貴不相信怎麼辦?況且宮中主位出身世家豪門大族,宮內宮外形成依靠,朕想要收拾他們豈非更不易?”
陳大人道:“不管那些世家豪門信不信,陛下的態度已經做出來了。陛下待他們如此優容,他們再一力和陛下作對,在情理上可就說不過去了,到時陛下想要處置他們可就佔了‘大義’的名分。如此一來,他們在想和陛下較勁可就得思量思量了。有陛下這個態度在,陛下的幾位兄弟那裡再想拉攏世家豪門也不會那麼容易了。至於陛下擔心後宮和前朝連成一氣,臣這裡有一計,可解陛下之憂。……”
對於陳大人說得什麼他做出態度,世家豪門就不好與他過意不去,皇帝並沒有聽進去。情理上過得去過不去又怎麼樣,若真以為站著大義的名分就沒事,那麼歷史上也不會出那麼多亂臣賊子了。因此陳大人的話在他看來,不過是書生意氣,有些迂腐了。
“後宮主位和前朝乃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之關係。陛下除了將世家豪門出身的女子封以高位外,還可以以不忍骨肉多年分別不見的名義,許宮中貴人回家省親,共享天倫。此恩典一下,陛下不僅內外博得美譽,而且那些權貴之家為此勢要建重宇別院,以供接待貴人的省親之所。這樣一來,銀錢上必然猶如水出。不管是施恩於下還是拉攏朝臣,……都需要銀錢開路。這邊省親佔去的銀錢鉅額花費,怕是會給權貴世家帶來困窘。一旦銀錢上吃緊,其他地方就會出現紕漏,到時陛下拿到錯處,是恩出其上,還是奪爵抄家,……還不是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