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來越自大傲慢。” 茉荷茹妮莎分析著,但隨即又搖搖頭說,“但是米道爾敦在海上的行為,掠奪印度船隻的行徑,讓雙方的關係無法朝正面發展。這種展示海上威力的行徑能夠證明什麼?他攻擊的不過是毫無抵抗能力的商船罷了。”
“但是他這麼做畢竟事出有因,正如陛下您剛才所說,”庫倫指出,“至少我們知道應該合理地懷疑莫克拉汗的動機和效忠物件。我覺得不妨讓英國人自行決定要不要重回印度經商。我們則一律歡迎。”
這行人的談話一直進行到深夜,直到蠟燭一直燒到銀燭臺的底部。他們的談話重點多半聚焦在外國人身上。沒有觸及後宮事務、庫倫王位繼承,或季亞斯和阿布林在權力洗牌的分配下,究竟想要什麼。與會的每個人其實都別有所求,就連季亞斯也不例外。他不會因為女兒的權力而心滿意足,他要的是權力帶來的財富。這是他的一大弱點,茉荷茹妮莎非常清楚。現階段只要他們能夠一塊私下共同討論議題,確保談話內容不會洩露出去就夠了。
新政權就此形成。
而茉荷茹妮莎也開始進入歷史,在專屬於男人的世界裡,逐步烙下自己的腳印。
但她並不知道,將庫倫王子拉進她新政權核心的決定,或許太過倉促。
因為當時並沒有任何人知道,就連茉荷茹妮莎自己也不知道,還會出現其他跟庫倫一樣有權繼承帝國的人物。而且這個人更能贏得茉荷茹妮莎的支援,而且全心效忠於她。
玫瑰盛宴 第六章(1)
“一夫多妻的家庭裡,鮮少有如此幸福的婚姻……艾珠曼德·芭努將自己的身心和靈魂,全都獻給了她的丈夫。但這樁婚姻的動機仍是源於政治聯姻。它象徵了茉荷茹妮莎、伊提默德烏德陶拉與阿薩夫汗為了凸顯繼承大統的結盟。”
……貝尼·普若薩德(Beni Prasad),
《賈汗季史》(History of Jahangir)
除了星期五之外,亞格拉城堡內的公眾議事廳每天都會舉行朝廷會議。賈汗季就是在這裡接見朝廷官員,在這兒處理帝國內所有大小事務,聆聽來自帝國四面八方的訊息,宣讀臣民的請願書。每到傍晚時分,夕陽威力銳減逐漸西墜時,從亞格拉城西側象門進入宮殿的貴族和平民,必須先透過警衛查哨,才能在前院中庭安頓馬匹。步行走上鋪有卵石的斜坡,進入公眾議事廳,腳下踏著鋪著頂級絲質波斯地毯的大理石地板,頭上頂著貼有金箔、由四十根大理石柱支撐著的砂岩天花板。他們將在四方形大理石大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根據上朝的禮儀,在進入大殿前脫掉腳下的鞋子。
公眾議事廳的建築三面開放,第四面高牆則緊鄰皇宮。賈汗季就坐在中央高聳的大理石寶座上,座椅以四根黃金柱子支撐,上頭鑲有綠寶石的金色頂篷。寶座的兩端則連線嵌進牆裡的後宮露臺。從大殿上看去,只能看到鏤刻在大理石壁上的多孔簾幕。
茉荷茹妮莎在賈汗季上朝之前,就先來到寶座後方的後宮女眷區。她的位置在最前面,緊靠著鏤空的大理石壁簾。近到只要她的手一伸出簾子,就能碰到賈汗季的後背。她傾身向前,看著公眾議事廳裡的王公貴族,但是他們看不見她的身影。在賈汗季寶座的正下方,有兩名七歲的皇室童僕,手持蒼蠅撣子,站在木雕巨象背上,為帝王驅趕身旁的蚊蟲。在他們旁邊的則是負責掌旗的隨從。茉荷茹妮莎默默地清點人數……負責掌管帝國軍旗的侍從,手中握著上頭畫有緊握掛鏈金球的金色雙手;皇家旗幟的記號,則是犛牛尾巴的影象;象徵皇帝的旗幟,則繡有一頭坐在旭日前方的猛虎。另外還有許多不同圖案的旗幟。
皇親國戚就聚集在附近,包括馬哈巴特汗、雪瑞夫,還有其他隸屬於帝國的王公首領及外國使節。季亞斯·貝格及阿布林·哈山也站在那裡,就在庫倫王子之下、馬哈巴特和雪瑞夫之上的位置。他們的位置是在賈汗季和茉荷茹妮莎大婚之日頒佈下來的,是皇室尊貴崇高的第一階層。在第一階層和第二階層之間,以一道及臀高的銀圍欄隔開,圍欄之後是第二階層的人,包括商人、生意人,第三階層的平民則以塗上紅漆的木製圍欄隔開,平民之後是皇家大象,他們的象夫坐在大象頸背上,等待著集合令。
在外庭飄揚的金色布幔,為那些不夠分量進議事廳、甚至不夠格站在皇家象群前的人們遮蔽日曬,然而無論是下雨或是頂著無情的烈日,每天總是有上千人前來一睹賈汗季的風采。
後宮露臺也同樣紛亂,所有的女眷在午睡或學習空當,都會前來參加。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