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輕的諾貝爾不僅是這家公司的經理,而且還要負責工程師、往來通訊、旅行、廣告和財務工作。
他聘請他童年時代的朋友阿拉里克·利德伯克工程師(1834—1912),來同他一起建廠和建造機器。他們之間富有成果的合作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後來,他們又一起在世界其它地方,建立了很多重要工廠,並且在這個未被開墾的領域裡,合夥建造了一些新的儀器,以及發展了某些新的生產方法。這一切的基礎,是他們之間終生保持的相互理解和私人友誼。
工作和勤奮是阿爾弗裡德·諾貝爾的生活指導原則,現在,這一原則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他不知疲倦地四處奔走,到採石場和礦山等未來的賣主那裡,去表演他的爆炸程式。為了作廣告推銷公司的產品,他在那些日子裡還做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郵寄散發詳細的使用說明書。儘管由於使用者的疏忽,有時也出現一些安全事故,但是,大礦業公司和國家隧道工程使用的結果是成功的,大大節省了時間和勞動力,從而增加了人們對硝化甘油和這種革命性雷管的普遍興趣。礦務界和技術刊物,現在都以尊重的態度對此進行討論,國外也很快便來信詢問。硝化甘油的利用,曾幫助解決了當時最大的工程問題之一即建築越過內華達山脈的中太平洋鐵路。在黃色炸藥發明專利權(1868)出現之前,這家鐵路公司長期使用著流體的硝化甘油,事實上他們除此之外,就從來沒有用過黃色炸藥。諾貝爾關於硝化甘油能夠引爆的發現,對這一家公司來說,就節省了幾百萬美元。
諾貝爾對未來在一些大型工程中利用他的發明,以及對這些發明將使全人類受益的信念,激勵他把自己的計劃擴大到遠在第一家小工廠和國內市場之外
第九章 新工業的發展與挫折
阿爾弗裡德·諾貝爾清楚地知道國際市場上有新的需求跡象。他也認識到對於任何一家競爭者來說,製造他的簡易生產儀器和產品都比較容易。他在爆炸油對撞擊的敏感性方面,曾有過辛酸的教訓,因而瞭解它在運輸方面的困難。因此,他決定必須立即將爆炸油在國際上取得專利權,以便今後在儘可能靠近消費它的地方,或者至少是在使用它的那些國家裡進行製造。為此,他在英國、挪威和芬蘭取得專利後,又同其它幾個歐洲國家和美國,開始了有希望的談判。透過這些安排之後、加之溫特維肯工廠有得力助手(他的哥哥羅伯特和阿拉里克·利德伯克)照料,他在一八六五年三月,接受了來自漢堡的一項有前途的關於聯合生產的邀請。他遷居漢堡,從此開始了日益擴充套件的活動。
同年六月,在瑞典出生的商人威廉和西奧多·溫克勒,以及同德國礦業和金融界有良好接觸的漢堡律師班德曼博士的參與下,諾貝爾建立了他的第一座國外公司——“阿爾弗裡德·諾貝爾公司。”
此後不久,所有條件苛刻的德國批准手續都辦妥了,總共三萬普魯士塔勒①的資本,也足以使這家工廠在開張時,僱傭約五十名工人從事規模較大的生產。這家工廠建在易北河畔格斯塔赫特地段的克魯梅爾,廠址選在一個地勢很好的邊遠山谷裡,北面不遠就是當時歐洲大陸最大的進出口船運中心漢堡。從這裡,硝化甘油(通常是裝在洋鐵桶裡或者裝箱的外面有柳條編護著的大玻璃瓶裡),透過馬車、鐵路和船舶,不僅可以運送到德國各地、而且能夠運抵奧地利、比利時,甚至還可運到遠在美國、南美以及後來的澳大利亞等地的海外消費者手裡——
①德國銀幣名,一個塔勒等於三馬克。——編者注
英國早在一八六三年就給了爆炸油發明專利權,但興趣不大;直到諾貝爾一再親自進行示範表演及取得安全的儲存場地後,這才開始進口爆炸油。看來,北威爾士的採石場對它有著最大的基本需要,在一八六九年的限制硝化甘油法案生效之前,僅那裡的兩家使用者在一八六六年至一八六八年期間,就用了九噸進口的爆炸油。這還是在售價高昂的情況下進口的;當時一磅硝化甘油的價格是三先令三便士,而普通炸藥則只有四個半便士。
由於考慮周到,在不同國家取得了極為滿意的開始。回顧這一短暫時期,一切都是那麼可喜地順利和成功。但是,儘管有很多新的主顧並且取得一定發展,此後的幾年卻充滿了憂慮和陰暗的前景。由於這種生意的冒險性、當局的不信任及缺乏貸款和原料,諾貝爾和他的助手們每天都處境狼狽地面對著大量艱苦的工作。
更壞的情況也接踵而來。由於消費者和運輸者對爆炸油的特性缺少常識,他們對給予的說明書又往往漫不經心,當然也因為這種物質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