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來座位。
“小夥子,你真的學過功夫?”剛才那個大媽坐過來,悄聲的問到。“你悄悄告訴大媽,大媽誰也不說,你不知道,大媽年輕時候也練武,就是沒有好師傅,跟著書上學的,你這功夫在哪學的。”
“我這也是自學的,嘻嘻,大媽您還練過武啊,看不出來啊!”馬小揚問到。
“那是,那時候少林寺一出來,可是到處都練武,雖然我那時候也三十多了,可是人老心不老啊,我和我家老伴,每天早上五點去練武啊~~~~”
在大媽的故事中,火車飛快的行駛,車上也慢慢的恢復了平靜,彷彿剛才的一切都沒有發生一般。
第六十四章 白馬寺的傳說
火車很快都到站了,東都只是其中一站,列車的盡頭是一路向東,這一站下車的人不多,馬小揚告別了滔滔不絕講故事的大媽,下了車。
這一路,馬小揚都沒有和王鶴儀說過話,那男生似乎和王鶴儀目的地一樣,從兩人坐過去就一直說說笑笑,看著很融洽,馬小揚也不好打擾。
這會下了車,快要出站了,下意識的回頭看了一眼,沒有看見王鶴儀下車,不知道是什麼心態,似乎下意識的,想看一看那個小姑娘有沒有和自己一起下車,儘管自己也沒打算做什麼。
火車站下來,馬小揚首先想去白馬寺看看,坐56路汽車,不用換車,就能直達。
來之前,馬小揚就訂好了酒店,就在白馬寺旁邊。
坐車在東都行走,窗外能看見整個東都的景象,這些景象不是電視裡那麼完美,他能深入到每一個微小的故事。
比如剛才看見的掃地的大爺,穿著的衣服已經破舊,手邊有一個裝水的小茶壺,有一個小小的三輪車,上面坐著一個小女孩,稚嫩的看著那個大爺,比如剛才匆匆忙忙買好年貨回家的夫妻,對比著手裡的東西和沿途看見的東西,竊竊私語指指點點的說著什麼,再比如剛剛放學回家的小孩,三五成群,其中一個走在中間高談闊論而一個默默的走在人群最旁邊,看著那一群小夥伴。
這樣的方式,也能看見最真實的東都,這個城市的美好,和這個城市的醜陋。
一路過來,有花團錦簇的花園,有人工雕琢的景觀,有古城,有護城河,但是也有在牆外晾著衣服的居民區,也有小商販推著水果堵滿的巷子。
這些東西,是需要用心去看的,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跟著他們的腳步去看,那才是入世的意義。
這個點,是下午五點,白馬寺作為一個有名的景點,現在還沒有關門,買了票就能進去逛一圈,門口有電子講解儀,進門前馬小揚先租了一個。
配合著手機百度出來的訊息,一點點的觀察著眼前這個千年古剎。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
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
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相傳這兩匹石雕馬原在永慶公主(宋太祖趙匡胤之女)駙馬、右馬將軍魏咸信的墓前,後由白馬寺的住持德結和尚搬遷至此。
走進山門,西側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馬寺記》石碑。這是宋太宗趙光義下令重修白馬寺時,由蘇易簡撰寫,。
白馬寺山門採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由於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裡,故又有“山門”之稱。
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
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價值。
白馬寺的作為中國佛教的祖庭,有著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宗教價值。
相傳,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
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永平求法永平求法樣”。
漢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