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散佈驚慌。至12月11日,組織工作已基本就緒。德國的鐵路創造了運輸奇蹟,將首批軍隊運抵“反攻區”而未被敵人發現。那天清早,希特勒將指揮部移至中世紀的澤根堡城堡。這就是“鷹巢”是他1940年入侵西方時的司令部;現在,他與他的隨從只好深居於地下隱蔽所內。
當天晚些時候,他會晤了半數左右的師長;其餘的將於次日前來。第一批將領及隨行人員抵達後,蓋世太保收繳了他們的手槍和手提箱。每個人都要用生命起誓,對即將聽到的隻字不吐。誰也不知道為何被召了來;他們只知道,過去幾星期來,每個師都在兜圈子。
會議在地下一間大屋內召開。元首坐在一狹窄的桌後,左右分別為凱特爾和約德爾。對面坐的是倫斯德、莫德爾和哈索·馮·曼特菲爾中將——他將指揮3個軍中最強大的一個軍。他是普魯士著名的將軍世家的後裔;是出色的騎士,又是德國五項運動(跳遠,標槍,200公尺,鐵餅和1500公尺——譯註)的冠軍。他身高5英尺餘,堅韌不拔,精力過人,是少數幾個敢於公開與希特勒對壘的人之一。
希特勒向到會的60多名軍官滔滔不絕地講述腓特烈大帝、德國曆史和國家社會主義,整整講了一個多鐘頭。當講到發動全面反攻的政治動機時,他聲音響亮有力,興奮得目光四射。然後,他便將“秋霧”——此役之最終代號——詳盡地解釋了一番。此役將於12月15日清晨5時30分打響。各師的將領們聽得誠惶誠恐,不但為這一龐大計劃,而且也為元首的精力和良好的健康感到興奮。然而,近得幾乎可碰到他的曼特菲爾卻看得真切。他實際上“很頹喪,膚色很不健康,外表塌陷,雙手發抖;他坐在那裡,好像被責任的重負壓得伸不直腰。若與12月初召開的上一次會議時相比,他的軀體似乎更加衰老了——他已是個老朽了”曼特菲爾還瞧見,元首還偷偷地把雙手伸到桌下,用一手去翻動另一隻幾乎全跛的手。
()
坐在外圍的當然看不到這一切,自始至終都頗為興奮。會議結束時,元首響亮地宣佈:“這一仗必須殘酷地打,任何抵抗都要予以粉碎!在祖國危急的關頭,我要求每個軍人都英勇再英勇。必須打敗敵人——良機勿失,時不再來!德國就得這樣生存!”
次日,12月12日,另一群將領聆聽了同樣的訓示。不同的只有一點:反攻時間再次推遲(如同1940年那樣)“零日”被推遲至12月16日。希特勒說,這個日子不變了。所謂不變了,就是說,這天天氣很壞,壞得令盟軍的飛機無法起飛。
(3)在阿登前線,12月15日晚,天氣寒冷,全線平靜。戰線穿過像新英格蘭的伯克郡那樣的地形,長達85英里,彎彎曲曲,只有美軍6個師把守。這6個師中,3個師是新兵,另外3個師又戰得精疲力盡,可說是流血流得全身都白了。這就是著名的“魔鬼前線”——在這個又冷又靜的地方,兩個多月來,雙方都在休整,互相察顏觀色,彼此都避免招惹對方。
那天晚上,盟軍的指揮官誰也未料到德軍會發動進攻。幾小時前,蒙哥馬利曾斷然說過,德軍已“無法發動大規模進攻”事實上,由於全線沉寂,蒙哥馬利曾問艾森豪威爾,他是否同意他下星期回英國。
德軍3個軍的兵力,計25萬人,以及數以千計的機械,已被偷偷運至出發線——低空飛行的飛機聲將半履帶車的響聲淹沒。15日深夜,集結在各突擊陣地上計程車兵,在寒冷中站著,全身瑟瑟發抖,卻以真正的熱情聆聽倫斯德元帥發來的一封電報:我們孤注一擲!你們身負神聖的義務,為取得我們祖國和元首的超人的目標,奉獻一切吧!
昔日取得勝利時的激動和興奮又在士兵中高漲起來了。他們再次採取攻勢了。德意志高於一切!
清晨5時30分,戰火和硝煙在“魔鬼的前線”全線爆發了。在長達85英里的戰線上,迫擊炮咚咚,火箭嘶嘶飛出發射臺,88毫米口徑大炮隆隆,真是地動山搖!數以千計的坦克搖搖擺擺地滾向前方,沉悶的炮聲從後方傳來——遠端炮將14英寸口徑的炮彈射向美軍戰線後方數英里外的目標。
1小時後,炮擊停止了。戰地上突然出現了令人恐懼的沉寂,但轉瞬即逝。在新近下的大雪的映照下,身穿白衣的德軍,幾乎看不清人形,像魔鬼似的從陰霾中冒身出來,12至14人排成橫排,邁著緩慢而可怕的步子,朝美軍走去。當希特勒計程車兵滲入美軍的前沿陣地後,一群群新型飛機,尖聲怪叫著,以叫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從東方飛了過來。德軍不禁抬頭仰望自己的機群;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