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身份僵局(第2/3 頁)
得從其他的角度去著手,思來想去,在案發現場曾經慌忙之中留下腳印的那個人,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切入點。根據對現場腳印的形成原因進行的分析,大家一致認為那個匆忙之中留下腳印的人,最有可能是打來匿名電話報警的報案人,那麼既然“李家偉”這個人到底和死者之間是哪一種關係這個暫時沒有什麼收穫,那就從打匿名電話來報案的報案人著手,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案,雖然說根據之前的分析,他們都認為戴煦的那個結論成立的機率比較大,即報案人有可能是個無意中發現案發現場的入戶門沒有關嚴,且房中不像是有人在的狀態,所以就趁機溜進去,想要順手牽羊的人,沒想到忽然發現了屍體,驚慌失措之下就急忙逃離了現場,但是除了這種最有可能成立的假設之外,也不能排除了報案人有可能與死者或者租房人“李家偉”相識,因此前來找他,甚至是赴約而來,結果一進門之後。很快發現了不對勁兒,倉皇之中奪門而逃,又怕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因此選擇了透過撥打匿名電話這樣的方式報警,把自己的身份隱藏起來。
假如這第二種可能效能夠成立的話,那麼確定報案人的身份,對於戴煦他們的破案可就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了。至少可以透過報案人來順藤摸瓜的瞭解到一些關於“李家偉”的情況。用來判斷這個“李家偉”到底是兇手還是死者。
想要弄清楚報案人的身份,眼下對於戴煦他們而言有兩種途徑可以獲取資訊,第一種是現場那一串凌亂的腳印。第二種則是那一通匿名電話。
首先當然是要從最方便,也最客觀的那一種方式來著手了。根據刑技那邊的同事對現場提取到的足跡進行的一番分析鑑定,得出了這樣的一種結論。
首先根據足跡的大小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身高約為一百七十公分到一百七十五公分之間,再從鞋印的形狀來推測出此人的性別應該為男性。鞋子的形狀比較狹窄,結合踩在地上留下印跡的輕重。可以推斷出這個男人不僅足部偏瘦,整個人的身材也應該是比較清瘦的型別,從進出的不同鞋印比較來看,該男子在行走的時候。足跡的根部用力比較大,這符合年輕人的行走特徵,因此最後的結論是。這名身材偏瘦,身高約一米七到一七五的男子。年齡段大約是在二十到二十五歲之間。其他更具體的個人體貌特徵,就不是幾個鞋印能夠提供出來的了。
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來,對於戴煦他們而言,就已經算是很有收穫了,餘下的就自然是寄希望於第二種用來鎖定報案人的途徑——匿名電話<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那通匿名電話經查是從一部仍在使用中的ic卡公用電話打出來的,根據那部電話的號碼,想要鎖定電話的所在位置也並不是什麼難事,方圓根據該ic卡公用電話打過來時候的來電號碼,透過相關的通訊公司協助,很快就鎖定了這部電話的位置,發現這一部公用電話位於距離案發現場很遠的地方,別說是步行了,就算是乘車,交通狀況良好,不堵車的情況下,恐怕也需要二十幾分鍾才能夠到達,假如要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能還涉及到轉車換乘,耗時就更多了。
由此可見,這個報案人還真的是有夠小心的,為了不被人發現其身份,居然不惜跑到那麼遠之外才打電話到公安局報警,並且按照方圓的感慨來說,也真是夠難為這個報案人的,他怎麼知道a市哪裡還有可以使用的ic卡公用電話呢?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方圓主觀上認為這個報案人有可能是a市本地人,即便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至少也應該是在a市工作生活了一定年頭,所以對a市比較熟悉,不管是路線還是一些基礎設施,都有概念的這麼一個人。
畢竟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a市人,除了上大學的幾年之外,方圓幾乎沒有離開過a市的地界,可是現在要是有人問她a市的一些路線,一些設施都在哪裡,她恐怕也說不上來,畢竟過去她在a市就只是個普通學生而已,生活內容比較單純,活動範圍也比較侷限,出了原本的生活圈子,就沒有那麼熟悉了。
所以這個報案人如果真的是a市本地人的話,也應該是一個因為某種原因,活動範圍比較廣泛的人,所以才會對很多細枝末節的東西都那麼熟悉。
確定了ic卡公用電話的所在位置,戴煦和方圓就又出發了,直接驅車趕往那裡,還別說,這部公用電話雖然不起眼,但是位置卻一點也不偏僻,位於某條a市比較主要的大街一旁,只不過因為城區規劃、市容改造等等的原因,這部電話的電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