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話頭扯回來。上面三首絕句的作者,便是八仙中坐第二把交椅的鐘離權。按照《全唐詩》附錄小傳的說法,鍾離先生本是咸陽人,遭遇一位老人傳授仙訣,又得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後來住進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終於登仙而去。
據此,則鍾離神仙該是崆峒派的根脈。不過,元朝時的全真道,則奉他為正陽祖師,列為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的道統,為了表示根紅苗正,一直上溯到了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而鍾離祖師的師傅王玄甫,便是全真道的始祖。這自然是建立全真派的王重陽,在終南山活死人墓裡編派出來的根苗。重陽真人生活的時代,距離鍾離師傅等百年有餘,口耳親身傳授是不大可能的。好在重陽子自稱王害風,瘋子的話也即瘋話,一般是靠不住的,不必追究也罷。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八仙:亡命鼻祖(4)
按照王瘋子編派的結果,鍾離神仙竟然是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諸位知名道長的嫡親師祖。不過,在唐詩的記載中,鍾離先生就是那個時代會寫幾首頗有些仙味詩歌的一位閒散道人而已。以如此的資質,似乎不配做全真七子的師祖。因此,需要比王瘋子的編派更有神異價值的瘋話編派。
萬事只要有了好開頭,就方便了。於是,在某個四月十五日,白晝中但見一位巨人,大踏步闖進某位長官的臥房,頓時間,臥房裡放射出數丈宛如烈火的異光,一個真人誕生了。
真人生下來時,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聳,口方頰闊,唇臉如丹,乳遠臂長,身量已經如同三歲的頑童。頑童的淘氣十分精緻,就是晝夜不聲不響不哭不吃,不免嚇怕了一家老少。直到上帝造人後該當休息的第七日,他才一躍而起,開口吟道:身遊紫府,名書玉清。
出口成章,看來和唐詩遺留下的文字有些影影綽綽的干係。但那副長相,異常歸異常,卻依稀有些洋鬼子也即所謂胡人的輪廓。據說他打小就會掂量輕重,因此才叫做權。至於鍾離,當然是繼承自長官父親的姓氏。
擅長拈輕重的小權同學,卻不肯憑藉天賜異稟踏足商界,沒來由的喪失了一場富貴機緣,令人扼腕。但小權同學並不在意。成人後,小權出落成美男,臉如丹塗,俊目美髯,身長八尺。這樣氣派的容顏,如何可以不做官,加上老爹就是列侯,提拔起來本就方便。
不久,小權便被推薦為征討吐蕃的大將,奉詔出征。不料奸臣當道,忌恨賢才,調來的都是些老弱病殘軍士,又遭遇敵方劫營,一身本事還沒容施展,就股市崩盤一般被擊潰。手下們作鳥獸散,權將軍獨騎逃入一處山谷,迷失了路徑。
原來迷路正是歸路,冥冥安排下,小權遇見一位碧眼胡僧——大可印證和呼應前言所謂胡人輪廓,領他來到一個去處,卻有位身披白鹿裘手拄青藜杖的老漢出迎,登時傳授長真訣及金丹火候青龍劍法。於是他避入華山,自稱天下都散漢。之後再遇華陽真人,得授長生訣,從此雲遊四方,鑽入崆峒山,再得玉匣秘訣,仙緣巧合,不由他不做神仙。
或許是因為他自稱都散漢,民間只記住了末尾的那個字,便將他的出家背景,遷徙到了漢朝,稱謂也訛變為漢鍾離,儘管他的原始出處朗朗的寫在唐詩裡。這樣的攪卵,該是入道的瘋話,似乎最適合對仙人們的編派,連桃花源裡隱居的跑反客,都可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何況小權神仙或唐或漢的出處了。
老不死
作為老傢伙的代表,張果的事蹟自然主要以年紀高大卻依然茁壯矍鑠擔任提神元素。所以他的名字後邊,無可爭議地加上了個老字。史上記載,他埋沒籍貫世系,躲在終南山裡,又時常出沒于山西一帶,想來是個留意終南捷徑,不甘寂寞的老漢。
長生原是人類無法逾越的交關難題,所以年歲含混不清的老同志,自會遭到大家的豔羨和追捧。於是張老漢的故事驚動了朝廷,那時正當號稱盛世的唐朝,太宗高宗皇帝屢屢徵召,他卻不肯應召。到了則天皇后執政時期,再次派人去請他出山,他卻裝死,橫屍於妒女廟前。
該說這老漢夠狠,不去也就罷了,裝死也就結了,怕見官府和首長乃人之常情,可做甚非要在什麼妒女廟前絕倒呢?可見這老不死的心存不軌,死得有些骨頭。以則天皇后的脾氣,如此叫板行徑,難逃碎屍萬段的下場。偏是這老漢乖巧,時當盛夏,天氣炎熱,老漢的屍首很快便腐爛發臭,還滋生了許多白生生的寄生蟲。這樣的現場,足夠衝擊力,不由則天皇后不信,於是妒女廟什麼的,也就沒再追究。
八仙: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