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簿褪腔始倚帳現�獾那灼蕁�
雖說國家號稱公器,但皇上還是喜歡把天下交給自己人分享。外戚都是皇上枕邊人的骨肉,當然是至親。高官厚祿,在所難免。所以曹國舅,是不必討論的貴族,與八仙裡的其他諸位,大多處身弱勢族群,身份不可同日而語。有清代的寶卷上說,七仙等在蟠桃會上討論,感覺吃酒拼席不大方便,方才動議到塵世凡間再撈個苗子來,湊成八個。其實,從積極意義上看,國舅爺的加入,絕不僅僅侷限於數量方面的追尾湊趣,以及圓桌點位的七下八上,而是無疑提高了眾仙原本駁雜卻終究缺乏豪門血脈的團隊品相,改造了八仙譜系的基本格局,內中貢獻,怎麼誇大都不為過。
但奇怪的是,在團隊裡的具體排行中,他卻終究落在了最後,十分不符合富貴逼人的慣例。從學術上分析,當然可以指出,國舅爺於八仙系列傳說中,出現最晚,流傳故事也最少,只好擱置於結末。但若從編派神異故事的民間心思入手再看,讓原本高高在上的皇親國戚,居然打雜似的,成了吊掛在一幫瘸腿痠丁酒鬼叫花子婦道娘們兒屁股最後梢的貴族,肯定在相當程度上,撫慰了底層大眾乾癟可憐的虛榮心。倘若再聯絡到八仙原型本乃沙門島逃命出來的亡命徒,簡直可以視為把貴族老爺們掀翻在地,再踏上千萬只腳一樣揚眉吐氣的爽快事,是普羅大眾有史以來期盼已久執著追求的庶民勝利。既然你不是咱能夠共享的舅舅,咱就在虛構的快感中可心地寒磣糟蹋你嘍。
湊巧的是,曹姓國舅的身世,一般都確認為與沙門島囚禁罪犯同一時代的宋朝仁宗皇帝慈聖光獻皇后的老弟曹佾。
說起來,這位慈聖光獻皇后,原是宋朝名將曹彬的孫女。《宋史》裡記載,這位名將之後,是位性格慈祥,生活持簡,重視稼穡的賢良皇后。蘇東坡因詩得罪下獄,都以為必死無疑。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她,春秋高大,正在病中。聽說此事,便向神宗提起,當初仁宗皇帝以科舉得到東坡兄弟時,曾感慨說為子孫得到了兩位宰相。如今因詩繫獄,想必是仇人中傷,借詩說事,該當熟察。神宗果然聽從,東坡兄終於逃過劫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八仙:亡命鼻祖(17)
作為賢良后妃,曹後對家族勢力,也一直自覺控制。老弟曹佾,身居高官,神宗多次讓他入宮探望,都被這位太皇太后以不合祖制,沒有答應。後來神宗親自帶著曹老弟拜見,起身準備讓姐弟倆暢敘親情,但老姐姐依然以非所當留,打發了老弟出去。
曹老弟其實本身也是個自覺的人。性格和藹,待人平易,儀度俊俏,通曉音律,擅長騎射,喜歡作詩,是個沒有偏科,文武素質均衡發展的全才。曹老弟做官,當然會因為是國舅而充滿機會,貴幸是應有之事,但他並沒有以功臣後代自居,而是謹慎律己,被皇帝評價為少犯錯誤,善於自保的真純臣。
太皇太后故去後,神宗感念,於是皇恩浩蕩,要為曹老弟大興土木,修建園池,卻被曹老弟委婉而堅決地推辭掉。
哲宗即位,作為幾朝###,曹老弟享受到優渥的待遇,以七十二歲的高齡辭世。死後追贈太師,封沂王。但綜其一生,卻未嘗有絲毫的求仙成仙之類的事蹟。而且,考據家還發現,那時候,連別的國戚,也沒有任何學仙的故實。然而,這並不足以遏制民間對國舅爺舒暢爽快的虛構想象。
在非歷史的列仙傳記裡,曹老弟依舊是皇后的老弟,只是變成個不親世務的散淡人,預先為日後的出路,埋下了伏筆。而曹老弟的嫡親弟弟,則是個恃勢妄為的傢伙。後來不法殺人,遭受國憲。曹老弟深以為恥,從此隱跡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道。某日,遇見鍾離權呂洞賓兩位仙師,問他道:聽說你整日修養,養的是什麼?
曹老弟答:養道。
再問:道在哪裡?
曹老弟指指天。
又問:天在哪裡?
曹老弟指指心。
兩位仙師於是笑道:心就是天,天就是道,你卻知道本來面目呢。於是傳授他還真秘旨,不久成道。從此以曹國舅行世。
查曹佾的父親只有兩個兒子,曹佾之外,只有兄長曹傅,任榮州刺史,死後諡恭懷。儘管早年的諡號都是挑選動聽的字眼,褒多貶少,但不法之徒,一般並不容易享受到恭這個級別的評價。
曹佾倒有個叔伯弟弟,讀書知義,以俠義自喜。曾經在酒席上數落過不法幕客,阻止過妄改邊防的動議。還跟梅堯臣學過詩,得到稱許,並親自作序。梅堯臣的詩,當時與歐陽修的文,蔡襄的書法,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