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是什麼呢?”
他稍感意外,愣了一下,竟脫口答道:
“是雷石東,是默多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前度魏郎”的“蛙跳”傳奇(1)
當魏文彬踏入湖南省廣播電視廳的大門時,多少懷有一些“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心情。命運就是這樣難以捉摸,曾經與湖南廣電擦肩而過的魏文彬,終究要與這份事業結下不解之緣。接下來,魏文彬將為人們上演一出“青蛙王子”的傳奇——他屢受破格擢拔,不停地蛙跳前行。魏文彬的“蛙跳”傳奇脫離不開時代的大背景。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拐點。但即使是在這個偉大的拐點上,魏文彬的“蛙跳”式成長仍舊異常醒目。
1.1 農民的兒子
1993年2月22日,魏文彬在廳長任命投票之前在省人大會議上的發言中,以一種平鋪直敘的方式極其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我於1950年1月生於湖南桃源縣農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1969年參加工作,1977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漣邵礦務局洪山煤礦、漣邵礦務局宣傳部、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湖南電視臺工作。”
這是一份高度濃縮、毫無個性因而也完全合乎規矩的表格式簡歷,唯一有點表情的資訊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農民的兒子”在成功者的履歷表上獲得強調是司空見慣的事,原因大抵在於,在某種特定的社會機制中,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農民的兒子出人頭地的機會要比工人和幹部的兒子少得多,他們腳下的道路要比後者崎嶇坎坷得多。同時“農民的兒子”通常也是對於天性純良和情懷樸素的一種標榜,也蘊含著我來自最廣大的民眾之中也將竭誠為最廣大的民眾服務這樣的自我期許。
魏文彬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農村,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捱過飢餓的童年和困窘的少年。他從小聰穎好學,本來有望像他的秀才曾祖一樣藉助讀書改變個人以及家族的命運,但*的來臨改變了這一趨勢。1966年,16歲的魏文彬高中尚未畢業,不得不在停課鬧革命的風潮中匆匆離校,回鄉務農。
16歲學生伢子的肩膀還有些稚嫩,但是他很快就適應了命運對自己的安排,和大人們一樣挑起了百斤重擔。
“一回家就搞雙搶,和大人一起挑糧谷,從洞灣挑到雙溪口,8里路。第一次挑的時候挑80斤。哎呀,挑得咬牙切齒。路怎麼這麼長啊,擔子怎麼這麼重啊。我還有個怪怪毛病,大人穿草鞋,我怎麼覺得草鞋穿到我腳上很滑稽,我就不穿,打赤腳。有時候路上一個尖尖的小石頭,一下摁到腳上長硬繭子的那個地方,哎呀,痛得鑽心啊。
“我就老覺得那個扁擔啊,在大人身上不一樣,悠悠地晃,悠悠地晃,它還晃出一種姿勢來,晃出一種韻律來。大人們全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拿個手巾這樣揩一下那樣抹一下,前前後後還聊天。我說怎麼回事,我怎麼跟在後面就那麼苦啊,我什麼時候才能像他們那個樣子啊。天曉得第二年就是他們那個樣子了。17歲,我就挑得百斤擔了,有時候我還霸點蠻、發點狠,挑110斤、120斤,我的扁擔也是個悠悠地晃,悠悠地晃。”
很快魏文彬也學會了跟老農們一樣的休息方式,譬如抽旱菸解乏。中途歇肩,往路邊的石頭上一坐,掏出一包菸絲來卷“喇叭筒”。他一直感到遺憾的是,他的“喇叭筒”總是卷得不如別人好。
“我記得那時候最好的煙是郴州煙,兩毛七分錢一包,我抽不起。我就把我父親的菸絲包一坨,和大人一起搞勞動的時候,中間休息,我也很幸福地從袋子裡面拿出一包煙,和別人一起卷,我卷不了別人那麼好。別人嗖一下卷得乖乖致致的,我卷不了那麼緊,鬆鬆垮垮的,皺皺巴巴的。”
第一章 “前度魏郎”的“蛙跳”傳奇(2)
很難想像,如果照著這樣一條路線繼續前進,魏文彬的人生將會走向怎樣的目標,最後將停留在怎樣一個歷史座標上。
但是歷史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1.2 沸騰的礦山
那時讀書出山的路徑暫時廢卻,窮鄉偏壤的農村青年要突出重巒疊嶂的包圍,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要麼參軍,要麼招工。
1968年魏文彬報名參軍,順順利利地過關,接兵的軍官稱讚他“才貌雙全”,人長得好,字也寫得漂亮,但是最後,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坐上大卡車揚長而去的人裡,並沒有他。那時“紅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