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爸媽媽到奶奶家吃飯,吃完飯後藍藍看到奶奶把牙拿了下來,感覺很驚奇,於是回家後偷偷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奶奶的牙可以拿下來呢?”
為什麼叔叔有一顆閃閃發光的牙?
為什麼爺爺的頭髮可以摘下來?
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他們常常能注意到大人無法發現的一些問題,然後向父母“發難”。其實,這些時刻往往是親子溝通和培養孩子身心發展的好機會。上面的問題就很好,父母可以趁此機會,讓孩子注意對牙齒的保養。
還有,小孩子看到大人把假牙拿下來時,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最好是不要嚇著他們,而是耐心地給予回答。
“奶奶小時候貪吃,也不刷牙,所以年齡大了之後牙齒壞了,不能吃東西,只好用假牙。”
這種回答乍一看挺符合道理,但是實際上,這樣回答的父母卻忘了使用假牙的是自己的長輩,這種口吻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也不尊重長輩,實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孩子的心靈是純淨的、每天成長的,所以,父母務必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不良觀點和不良習慣的種子。
“那是假牙。人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和牙齒比較容易壞。所以就用假的牙齒,來咀嚼東西。但是假牙和真牙比起來,非常不舒服,也不如真牙結實耐用。不信,你去問問奶奶是不是這樣!所以,小時候,不要吃太多甜食。睡前、飯後要好好地刷牙、漱口,如此一來,就不需要這麼早就使用假牙。從小就注意保養牙齒,那麼即使到奶奶的年紀時,也不需要使用假牙。一旦出現蛀牙,就很麻煩了。最好儘快地接受治療。”
這種回答首先給了孩子一種答覆,然後進行分析(此間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最後給出建議,是一種回答孩子較好的方式。
父母需要記住,每次回答都是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一個促進親子溝通的機會,這樣的回答方式和口吻,有益於父母更好地表達。
人為什麼只有一個嘴巴呢?
吃飯的時候,爸爸看到多多心不在焉地吃米飯,不禁對他說:“快點,你看爸爸媽媽都吃完了。大家都等著你呢!”
多多這時仰起了小腦袋問:“人為什麼只有一個嘴巴呢?”
為什麼人只有兩隻手呢?
為什麼人長了兩隻耳朵呢?
對於孩子所提的這類問題,決不可以一笑置之。
首先,父母要有讚許孩子想法的態度。父母的這種態度能夠讓孩子的創造性得以發展,更能增加他的智慧,激發他的好奇心。
另外要考慮到的是孩子提出問題的背景。有很多孩子吃飯慢是因為心不在焉,或者想事情,或者在看電視。這樣父母就必須藉此機會糾正一下孩子的吃飯習慣了。
此外父母還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向孩子解釋吃飯速度以及專心與否對於成長的重要性。例如,父母可以對孩子闡釋吃飯不要那麼快,要細嚼慢嚥以及必須專心等等。
“如果有兩張嘴,那就成了妖怪了。”
這種回答會讓孩子覺得沮喪。其實孩子想得到確認的回答是“如果多長几個嘴,就可以很快把飯吃完了……”對於4歲的孩子而言,因為吃飯太慢而捱罵,有這樣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爸爸催多多吃快點也是不對的。吃飯必須細嚼慢嚥,但是不能同時看書,也不能看電視,因為這樣,吃的飯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多多也不能很快地長大了!”
孩子有其自身的心理發展特徵,有的時候必須考慮孩子發問的出發點。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耳朵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媽媽幫4歲的琦琦挖耳朵時,琦琦突然問道:“媽媽,耳朵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耳朵裡是一條又長又暗的通道,通道與鼓膜相連。”
“那鼓膜長得什麼樣子?”琦琦繼續問道。
肚子裡到底有什麼?
鼻孔裡為什麼會藏鼻屎呢?
自己的身體是孩子好奇與發問的源頭之一。而父母應該鼓勵這種發問,並在耐心解答的同時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個媽媽也不知道,等你長大了,上中學學生物的時候就知道了。”
孩子的問題不能迴避,即使父母一時回答不出來,也應該給孩子一個確切的、可以等待的時間,並在約定時間內給予孩子比較信服的回答。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好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