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滅幸福的一瞬之間,由生活理想的難遂人願和苦難降臨的無可設防,使人們痛切地感受到人生的或然性,命運的無常性。而這種由大喜到大悲的巨大反差,反過來使人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個人的美滿愛戀的重要,人生中幸福生活的可貴,從而倍加珍惜沒有紛擾的現實生活,倍加珍愛追求幸福的個體生命。
其二,從一個最能打動人心的角度,詮釋了“9,11”恐怖行為對於人類的反動與戕害。對於震驚世人的“9,11”事件,人們多從政治的、宗教的角度去理解和反思,但《9,11生死婚禮》卻另闢蹊徑,描述了它對正常的人生幸福的無情扼殺。它不僅讓一對普通戀人的深摯愛戀嘎然而止,而且讓悲憤至極的未亡人找不著確定的兇手。這種痛苦是無名的,冤屈的,因而更其強烈,更加深刻,更讓人銘心刻骨。應該說,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看取“9,11”事件,顯然能讓更多的普通人切身地認識和領悟“9,11”事件危害性的強度與烈度,從而竭盡全力地反對恐怖與暴力,維護和平與安寧。
事實上,貝拉在“9,11”事件中失去戀人格蘭姆,對於貝拉的影響是終生的。在作者的後續作品《貝拉的神秘花園》、《傷感的卡薩布蘭卡》裡,我們看到了貝拉對格蘭姆的苦苦思戀和深深懷念,這種揮之不去還愈演愈烈的思戀情緒,既使她在現實生活中總處於恍恍惚惚的夢幻狀態,又使她難以忘掉過去重新開始新的愛戀,一種剪不短、理還亂的失意情緒如影隨行地伴隨著她,使她的“9,11”之後的生活充滿了惆悵與迷惘。她的人生之路從此被無端修改,她的幸福由此也大打了折扣。
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曾經說過:“愛情,上帝的真髓,並不是為了輕薄歡娛,而是為了揭示人類的全部價值”(《論友誼》)。貝拉的《9,11生死婚禮》,便是對這一重要思想的文學詮釋,它讓我們從愛情中看到了美與醜、善與惡、喜與悲、生與死、愛與恨、情與仇諸多人生內涵。這樣經由愛情故事表現和揭示人類全部價值的作品,自然是具有自己的價值的。
第七章 魅幻惑影(上)
在貝拉古堡酒店的每一個夜晚,我都如期會與我的格蘭姆在夢中相遇。夢是那麼的真切,我明白對於我來說,夢已經比現實更加真實了。
那天巴黎下著雨,早早在酒店內的餐廳吃過晚餐,我就與畫家一起來到酒店後院的那片空曠的草地散步。
“說實話,我好想看看那條20米長的紅綢帶,我好喜歡阿萊蒂,真是個可憐的印度女孩。”我邊說邊走。
“是啊!從孟買回來以後的一切我都不記得了。上帝保佑,讓我還清晰地記得在印度的那一切。我現在經常都會在眼前不停地閃回阿萊蒂大大的黑眼睛、那長長的紅綢帶,也老看見自己坐在那輛破舊的長途汽車的最後一排位置。離開孟買的鄉下,路上一顛一簸,我完全像只病了的貓一樣萎縮著,後來,車窗外颳起了狂風暴雨,我就把頭伸出窗外,仰起頭讓豆大的雨灑在我的臉上。那一刻,我才大聲地哭出聲來。我的眼淚不斷地湧出,又不斷地被雨水沖走……直到雨過天晴,烈日的太陽照幹我身上、臉上和發上所有的水跡。”
()
“是啊,那一切彷彿很悠遠,但回想起來一定就在眼前吧。”
“對,就像是在昨天一樣。”
我朝著視野內的前方看去,那是草地與暮色天空交界的邊緣,它在地平線上,又好像在天際的雲端。我最遠能看到哪兒呢?往前看,再往前看,看不見了,我看不見了,是什麼東西擋住了我?
“如果真的可以……我希望能永遠和你在一起……”
“不要說永遠,太遠了,我要近的,就像現在這樣,不要離開我。”我牽動了一下嘴角,淚含在眼裡。
他伸過手來輕撫一下我翠緞般的如瀑長髮。
“就是永遠……”他帶些任性,透著明媚的笑靨。
我默默地望著他,剛才那個畫家突然消失了,那碧藍如湖底的眼睛中是掩飾不了的悲傷,那佈滿落腮鬍茬的臉龐因為狂奔而顯得微微泛紅,他的目光與我的正對……
“格蘭姆!怎麼是你?你從哪兒冒出來的?”我驚喜連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這樣,一個高大的身影橫空出世般地立於我周身的暮色之中。隨風散逸的發,堅定的眼神。突然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氣息。
我伸手一拂,他卻消失了,變成一泓閃著神秘寶藍色水光的深潭。那瞬息之間消失的深綠色眼眸中悽悲的神色在我的心中掠過一絲抽痛,只覺眼前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